嗟我与君皆丙子

出自宋朝苏轼的《送沈逵赴广南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
君随幕府战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
飞尘涨天箭洒甲,归对妻孥真梦耳。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
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
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
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
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送沈逵赴广南拼音解读
jiē jūn jiē bǐng
shí jiǔ nián qióng
jūn suí zhàn 西 qiāng
bīng zhuó yún lěi
fēi chén zhǎng tiān jiàn jiǎ
guī duì zhēn mèng ěr
zhé huáng gāng nián
zhōu chū méi yān
rén tōng wèn xùn
bìng hán
xiàng féng shǒu xiào
bái cāng yán luè xiàng
fāng běi tuō zhòng jiāng
jūn nán háng qīng wàn
gōng míng huàn
xué dào yǒu zhēn
gōu lòu dān shā jūn
yáng wèng àng chǐ
jūn guī shǔ yuē
mǎi tián zhù shì cóng jīn sh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朋友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丙子年出生,已经度过了四十九年的艰难岁月,但依然坚强地活着。 其中一位朋友参加了幕府军的战争,历经千辛万苦,夜渡冰河,攻破云垒,飞尘涌天,最终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女团聚。而另一位朋友则被贬黄冈,孤身漂泊于江湖之中,遭受疾病、饥寒等种种折磨,曾一度被认为已经死去。 然而,当这两位朋友在重逢时,他们相互握手,略带苍老的面庞彼此相似。虽然他们的一生并未获得什么功名和荣誉,但他们依然感到无比庆幸,因为他们在学道上有所成就,并且已经成功地将勾漏丹砂和汝阳瓮盎传给了下一代,留下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他们约定一起买田筑室,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及对平凡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珍视。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沈逵赴广南注释

【鸡黍约】东汉范式在他乡与其至友张劭约定,两年后当赴劭家相会。劭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劭谓式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唐唐彦谦《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宋苏轼《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清吴蔚光《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展开
【鸡黍约】东汉范式在他乡与其至友张劭约定,两年后当赴劭家相会。劭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劭谓式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唐唐彦谦《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宋苏轼《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清吴蔚光《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折叠

送沈逵赴广南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朋友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丙子年出生,已经度过了四十九年的艰难岁月,但依然坚强地活着。 其中一位朋友参加…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朋友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丙子年出生,已经度过了四十九年的艰难岁月,但依然坚强地活着。 其中一位朋友参加了幕府军的战争,历经千辛万苦,夜渡冰河,攻破云垒,飞尘涌天,最终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女团聚。而另一位朋友则被贬黄冈,孤身漂泊于江湖之中,遭受疾病、饥寒等种种折磨,曾一度被认为已经死去。 然而,当这两位朋友在重逢时,他们相互握手,略带苍老的面庞彼此相似。虽然他们的一生并未获得什么功名和荣誉,但他们依然感到无比庆幸,因为他们在学道上有所成就,并且已经成功地将勾漏丹砂和汝阳瓮盎传给了下一代,留下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他们约定一起买田筑室,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及对平凡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珍视。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885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