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岂轩冕人
出自宋朝苏轼的《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
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
岂无子孙念,顾独贻以安。
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
躬耕竟不起,耆旧节独完。
念汝少多难,冰雪落绮纨。
五子如一人,奉养真色难。
烹鸡独馈母,自飨苜蓿盘。
口腹恐累人,宁我食无肝。
西来四千里,敝袍不言寒。
秀眉似我兄,亦复心闲宽。
忽然舍我去,岁晚留余酸。
我岂轩冕人,青云意先阑。
汝归时松菊,环以青琅玕。
桤阴三年成,可以挂我冠。
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
相从结茅舍,曝背谈金銮。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谦逊、淡泊和友情。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简朴生活和知识的态度,不追求权势和富贵。他用“饮不醉”和“陶然有余欢”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态度。庞德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典范,他在白发苍苍时仍旧住在故乡,过着平凡而满足的生活。 诗人谈到自己的子孙可能会忘记他,但他并不介意,因为他担心给他们留下太多的财产和权力只会带来麻烦。他把自己的农业生产与家庭生活相结合,表示自己愿意分享食物,并希望能够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还提到了离别和友情,描述了他与一位类似思想的朋友的交往,并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桤木的成长和清江的景色来反映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背诵
-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注释
【食无肝】《东观汉记·闵贡传》:“閔仲叔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安邑令候之,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令出勑市吏,后买輒得。仲叔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曰:‘閔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之沛。”后遂用作典故,以“食无肝”形容士人清廉自爱。宋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口腹恐累人,寧我食无肝。”亦省作“食肝”。明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採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青琅玕】青琅玕”。亦作“青瑯玕”。1.一种青色似珠玉的美石。是孔雀石的一种。又名绿青。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宋曾几《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诗:“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瑯玕。”清方文《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惠我瑶华篇,佐以青琅玕。”2.喻竹。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宋曾几《种芭蕉》诗:“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瑯玕。”《东城杂记·姜西溟卜居》引清姜宸英《送项霜田溶归杭州》诗:“我爱东园宅,绕池青琅玕。”汉…展开【食无肝】《东观汉记·闵贡传》:“閔仲叔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安邑令候之,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令出勑市吏,后买輒得。仲叔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曰:‘閔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之沛。”后遂用作典故,以“食无肝”形容士人清廉自爱。宋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口腹恐累人,寧我食无肝。”亦省作“食肝”。明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採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青琅玕】青琅玕”。亦作“青瑯玕”。1.一种青色似珠玉的美石。是孔雀石的一种。又名绿青。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宋曾几《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诗:“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瑯玕。”清方文《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惠我瑶华篇,佐以青琅玕。”2.喻竹。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宋曾几《种芭蕉》诗:“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瑯玕。”《东城杂记·姜西溟卜居》引清姜宸英《送项霜田溶归杭州》诗:“我爱东园宅,绕池青琅玕。”汉折叠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谦逊、淡泊和友情。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简朴生活和知识的态度,不追求权势和富贵。他用“饮不醉”和“陶然有余欢”…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谦逊、淡泊和友情。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简朴生活和知识的态度,不追求权势和富贵。他用“饮不醉”和“陶然有余欢”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态度。庞德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典范,他在白发苍苍时仍旧住在故乡,过着平凡而满足的生活。 诗人谈到自己的子孙可能会忘记他,但他并不介意,因为他担心给他们留下太多的财产和权力只会带来麻烦。他把自己的农业生产与家庭生活相结合,表示自己愿意分享食物,并希望能够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还提到了离别和友情,描述了他与一位类似思想的朋友的交往,并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桤木的成长和清江的景色来反映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