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凛凛寒生毛
出自宋朝苏轼的《送李公恕赴阙》-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史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皆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不愿意被束缚于世俗的荣誉和地位,而希望能够跟随其他勇士一起去斩杀巨蟒和海怪。然而,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能和官僚胥吏们一起劳作。但是在某个时刻,他的眉头上却出现了黄气,这预示着他即将收到朝廷的重用。当他开始开口谈论时,他的言语犀利,震惊了周围的人。他的言辞简练,直指本质。这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敬佩之情。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决定买下水滨的土地,过上安逸的生活。虽然他的才华会让他的名字流传千古,但他更注重实际的行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背诵
-
送李公恕赴阙注释
【俯仰随人】一动都随人摆布。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一:“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亦作“俯仰由人”。宋振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典…展开【俯仰随人】一动都随人摆布。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一:“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亦作“俯仰由人”。宋振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典折叠送李公恕赴阙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不愿意被束缚于世俗的荣誉和地位,而希望能够跟随其他勇士一起去斩杀巨蟒和海怪。然而,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能和官僚胥吏们一起劳作。但是在某个时刻,他的眉头上却出现了黄气,这预示着他即将收到朝廷的重用。当他开始开口谈论时,他的言语犀利,震惊了周围的人。他的言辞简练,直指本质。这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敬佩之情。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决定买下水滨的土地,过上安逸的生活。虽然他的才华会让他的名字流传千古,但他更注重实际的行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