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凛凛寒生毛

出自宋朝苏轼的《送李公恕赴阙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史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皆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送李公恕赴阙拼音解读
jūn cái yǒu qiē dāo
jiàn zhī lǐn lǐn hán shēng máo
yuàn suí zhuàng shì zhǎn jiāo shèn
yuàn yāo jiān chán jǐn tāo
yòng wéi cái zhì zhǎn
zuò shǐ tóng láo
rán méi shàng yǒu huáng
jūn jiàn shōu yīng máo
tán zuǒ yòu jiē dòng
jìng qiān yán láo
qǐng fèn zài dōng
tuō luè wàn shì wéi áo
jìn huài píng zhàng tōng nèi wài
réng cáo wéi cáo
jūn wéi shǐ 使 zhě jiàn wèn
fǎn gèng duì yǐn chí shuāng áo
jiǔ hān zuò jīng zhòng
cháo fěng qióng shī sāo
shì shàng xiǎo ér duō huì
néng róng zhēn xián háo
wéi mǎi tián lín wèn shuǐ
shì jiāng guī zhū péng hāo
ān néng zhōng lǎo chén xià
yǎng suí rén gā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不愿意被束缚于世俗的荣誉和地位,而希望能够跟随其他勇士一起去斩杀巨蟒和海怪。然而,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能和官僚胥吏们一起劳作。但是在某个时刻,他的眉头上却出现了黄气,这预示着他即将收到朝廷的重用。当他开始开口谈论时,他的言语犀利,震惊了周围的人。他的言辞简练,直指本质。这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敬佩之情。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决定买下水滨的土地,过上安逸的生活。虽然他的才华会让他的名字流传千古,但他更注重实际的行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李公恕赴阙注释

【俯仰随人】一动都随人摆布。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一:“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亦作“俯仰由人”。宋振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典…展开
【俯仰随人】一动都随人摆布。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一:“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亦作“俯仰由人”。宋振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典折叠

送李公恕赴阙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展开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才华出众、志向高远的壮士。第一句说他的才能就像切玉的刀子一样锋利,让人见了都感到寒意。接着表达了他不愿意被束缚于世俗的荣誉和地位,而希望能够跟随其他勇士一起去斩杀巨蟒和海怪。然而,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能和官僚胥吏们一起劳作。但是在某个时刻,他的眉头上却出现了黄气,这预示着他即将收到朝廷的重用。当他开始开口谈论时,他的言语犀利,震惊了周围的人。他的言辞简练,直指本质。这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敬佩之情。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决定买下水滨的土地,过上安逸的生活。虽然他的才华会让他的名字流传千古,但他更注重实际的行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77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