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待子猷清兴发

出自宋朝苏轼的《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足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拼音解读
shí bèi jiǔ háng chù
méi guān liǔ 西 jiāo
wén dào huá yáng bǎn zhōng
zhì jīn shàng yǒu chéng nán
guī xún wàn qiáo
shuǐ huā fēng xiāo xiāo
kuí jìng chǐ shuí néng jìn
sān nián shāo
bǎi suì fēng kuáng dìng yǒu
xiàn jūn jīn zuò é méi sǒu
zòng wèi jiā shēng zhí láng
yīng shì chū mái lún shǒu
lǎo bìng wèi guī shēn
nián rén
huì dài yóu qīng xìng
hái xuě xún j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走江湖的文人,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一些景象和思考。 第一句"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描写了诗人在醉酒中漫步野外时看到的梅花和柳树,以及他在路上唱歌寻找失落的文物。 第二句"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指的是华阳书店,那里保存着很多珍贵的古籍,其中还包括杜甫的作品。 第三句"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去寻找自己的根,但在途中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与萧索。 第四句"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足巳烧"讲述了诗人看到的茶和木材,体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表示诗人敬佩寿命长久、精神风采依然的长者——峨眉山上的叟子。 第六句"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表达了诗人对武士精神和职责的赞美。 第七句"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讲述了诗人自己老迈患病的现状,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 最后两句"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则是表达诗人对于某位重要人物的思念,期待与TA的再次相遇。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注释

【万里桥】。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禕聘吴,诸葛祖之。禕叹曰:‘万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为名。”唐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展开
【万里桥】。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禕聘吴,诸葛祖之。禕叹曰:‘万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为名。”唐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折叠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走江湖的文人,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一些景象和思考。 第一句"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描写了诗人…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走江湖的文人,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一些景象和思考。 第一句"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描写了诗人在醉酒中漫步野外时看到的梅花和柳树,以及他在路上唱歌寻找失落的文物。 第二句"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指的是华阳书店,那里保存着很多珍贵的古籍,其中还包括杜甫的作品。 第三句"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去寻找自己的根,但在途中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与萧索。 第四句"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足巳烧"讲述了诗人看到的茶和木材,体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表示诗人敬佩寿命长久、精神风采依然的长者——峨眉山上的叟子。 第六句"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表达了诗人对武士精神和职责的赞美。 第七句"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讲述了诗人自己老迈患病的现状,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 最后两句"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则是表达诗人对于某位重要人物的思念,期待与TA的再次相遇。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76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