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应已厌
出自宋朝苏轼的《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於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 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州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
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了一块美丽的海石,它的颜色像蛾翠一样嫩绿。这块石头形状优美,在山峦间曲折蜿蜒,高低不平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它的顶端光洁如玉,内部空洞,似乎是由于自然风化而形成的。作者一开始怀疑这是从仇池运来的,但后来又担心可能是从瀛州盗取的。一位来自峤南的使者特意送给作者这块海石,并携带了许多礼品给扬州牧官。作者得到这块海石感到非常高兴,与朋友分享,绝不会亵渎它。他用高丽盆装饰着这块海石,以显示其珍贵和美丽。这块海石发出微弱的光芒,即使是在漫长的夜里也能看到,甚至在炎热的三伏天也散发着冷气。作者认为人生就像流浪者一样,茅屋里没有安定的地方,但幸运的是,有时候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千里路。之后诗人谈及那些追求名利的大贵族们,他们经常流离失所,蠢蠢欲动。而作者则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人生已经看够了山峦风景,不再追求物质上的东西。他同情弱者,鄙视那些背信弃义的人。最后,他提醒接手这块海石的人要仔细保管并迅速归还。
- 背诵
-
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於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注释
【人生如寄】“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北史·韩凤传》:“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顦顇有时。”汉…展开【人生如寄】“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北史·韩凤传》:“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顦顇有时。”汉折叠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於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了一块美丽的海石,它的颜色像蛾翠一样嫩绿。这块石头形状优美,在山峦间曲折蜿蜒,高低不平的地…展开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了一块美丽的海石,它的颜色像蛾翠一样嫩绿。这块石头形状优美,在山峦间曲折蜿蜒,高低不平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它的顶端光洁如玉,内部空洞,似乎是由于自然风化而形成的。作者一开始怀疑这是从仇池运来的,但后来又担心可能是从瀛州盗取的。一位来自峤南的使者特意送给作者这块海石,并携带了许多礼品给扬州牧官。作者得到这块海石感到非常高兴,与朋友分享,绝不会亵渎它。他用高丽盆装饰着这块海石,以显示其珍贵和美丽。这块海石发出微弱的光芒,即使是在漫长的夜里也能看到,甚至在炎热的三伏天也散发着冷气。作者认为人生就像流浪者一样,茅屋里没有安定的地方,但幸运的是,有时候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千里路。之后诗人谈及那些追求名利的大贵族们,他们经常流离失所,蠢蠢欲动。而作者则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人生已经看够了山峦风景,不再追求物质上的东西。他同情弱者,鄙视那些背信弃义的人。最后,他提醒接手这块海石的人要仔细保管并迅速归还。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