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潋半月彀
出自宋朝苏轼的《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蒙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太山之石的雄伟壮观和不朽坚强。诗人描述了太山石在经历千年累月的风霜雨雪中逐渐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它们与天地间的百雷霆相抗衡,经历九地深处和三峡险恶,长流不尽的溪水和无底的窦洞,跳波翻潜的鱼儿和震响落飞的狖猴。虽然面对艰难险阻,太山之石仍然能够保持其清寒的本性和坚忍的品质,直到进入潜藏着金石奏响悠扬声音的洞穴中。弯弯的飞桥将人带出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半月的光辉在太山之巅照耀下,玉渊神龙也在眼前出现,太山之石似乎在这样的神圣氛围中得到了清甜的滋润,但人们只能享受这种清甜,却不能漱口,表明这种美好是需要珍惜而不是妄自破坏的。
- 背诵
-
栖贤三峡桥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山之石的雄伟壮观和不朽坚强。诗人描述了太山石在经历千年累月的风霜雨雪中逐渐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它们与天地间的…展开这首诗描绘了太山之石的雄伟壮观和不朽坚强。诗人描述了太山石在经历千年累月的风霜雨雪中逐渐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它们与天地间的百雷霆相抗衡,经历九地深处和三峡险恶,长流不尽的溪水和无底的窦洞,跳波翻潜的鱼儿和震响落飞的狖猴。虽然面对艰难险阻,太山之石仍然能够保持其清寒的本性和坚忍的品质,直到进入潜藏着金石奏响悠扬声音的洞穴中。弯弯的飞桥将人带出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半月的光辉在太山之巅照耀下,玉渊神龙也在眼前出现,太山之石似乎在这样的神圣氛围中得到了清甜的滋润,但人们只能享受这种清甜,却不能漱口,表明这种美好是需要珍惜而不是妄自破坏的。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