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三人笑语言

出自宋朝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於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於冯当世者拼音解读
huáng lóu qián yuè mǎn chuān
bào guān lǎo mián
wén sān rén xiào yán
zhe xiǎng kōng shān
fēi guǐ fēi rén xiān
shí fēi sān kòu shēng qīng yuán
dòng zhōng kēng hóng luò mén guān
piāo miǎo shí fēi yān
míng yuè luò fēng hái
yíng bài shǒu yuàn zhí biān
fēi rén xīng shān
huáng jīn zhòng jiān
chí guī bāo guǒ zhān
chuān 穿 máo guāng shè tiān
lái guān biàn qiān
shí fēi shí qiān fēi qiān
huò ér yǒu zhòng fèn xuān
sòng guī yǒu jīn nián
gōng bào diān
shén rén zhēn lián
yuàn jūn wéi kǎo rán rán
xìn féng gōng chu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鹤楼前看到了一群神秘人物的奇遇。这些人穿着羽衣,著屐,在空山中走动,他们不是鬼,也不是人,而是仙人。当夜晚听到他们的谈笑声时,作者感觉非常神奇。他们推开石门进入一个洞里,铿锵有力地关上门。洞内充满神秘的气息,就像是飞烟般缥缈。第二天早晨,他们载着一匹马离开,作者迎上去拜见他们,并祈求能成为他们的徒弟。然而,他们告诉作者他们不需要他,因为他没有那种素质。最后,作者认为这整个经历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於冯当世者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展开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折叠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於冯当世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鹤楼前看到了一群神秘人物的奇遇。这些人穿着羽衣,著屐,在空山中走动,他们不是鬼,也不是人,而是仙人。…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鹤楼前看到了一群神秘人物的奇遇。这些人穿着羽衣,著屐,在空山中走动,他们不是鬼,也不是人,而是仙人。当夜晚听到他们的谈笑声时,作者感觉非常神奇。他们推开石门进入一个洞里,铿锵有力地关上门。洞内充满神秘的气息,就像是飞烟般缥缈。第二天早晨,他们载着一匹马离开,作者迎上去拜见他们,并祈求能成为他们的徒弟。然而,他们告诉作者他们不需要他,因为他没有那种素质。最后,作者认为这整个经历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230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