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若知牛有角

出自宋朝苏轼的《见和仇池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见和仇池拼音解读
shàng qióng fēi xiǎng fēi fēi
xià fēng lún gòng chī
cuì ruò zhī niú yǒu jiǎo
kōng píng jǐng zhī méi
hái cháo zàn jiē yuān luán
xiè bìng háng shōu 鹿 姿
shī sān yǒu
nián jiē guò chóu c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和怀念之情。具体含义如下: *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即使上升到极致,也并非完全出于意愿;沉沦下去,与旋转的风车同样无法自拔,如同一个痴迷的人。 *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指如果美丽的鸟儿知道牛没有角,那么为什么要把空瓶子当成井壁呢?这句话暗喻人类不应该只看表面,而是要探寻内在的真相。 *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诗人临行前还能暂时享受皇室贵族的待遇,但是他自认为身体已经不好,不能再保持过去奔放的姿态了。 *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诗人说他会铭记与三位好友共赏春景的美好时光,同时期望他们也会记得他。诗人最后表达了要去仇池的愿望,这里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含义不明。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见和仇池注释

【麋鹿姿】山野人的模样。宋苏轼《和陶饮酒》之八:“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展开
【麋鹿姿】山野人的模样。宋苏轼《和陶饮酒》之八:“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折叠

见和仇池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和怀念之情。具体含义如下: *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即使上升到极…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和怀念之情。具体含义如下: *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即使上升到极致,也并非完全出于意愿;沉沦下去,与旋转的风车同样无法自拔,如同一个痴迷的人。 *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指如果美丽的鸟儿知道牛没有角,那么为什么要把空瓶子当成井壁呢?这句话暗喻人类不应该只看表面,而是要探寻内在的真相。 *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诗人临行前还能暂时享受皇室贵族的待遇,但是他自认为身体已经不好,不能再保持过去奔放的姿态了。 *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诗人说他会铭记与三位好友共赏春景的美好时光,同时期望他们也会记得他。诗人最后表达了要去仇池的愿望,这里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含义不明。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815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