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累君子

出自宋朝苏轼的《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拼音解读
qiū mǎn yǎn
xiǔ 宿 mài zhǒng
yǒng kuì bāng rén
máng zài
píng shēng qiān juàn
jiù
fāng jiāng yuàn
táng táng kǒng běi hǎi
zhí lǐn qún ér
zhū lún wèi jiāo
qīng fēng xiān chí
lèi jūn
shí wàn pín léi
tāo tāo mǎn fāng
háng jìng ān zhī
shí jiàn guān
chūn shān wén g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他在秋天看到禾苗稀疏,对此深感遗憾;同时也认为自己无法像孔子一样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不能救济天下贫苦之人。他心中怀有不满和怨恨,但忽然又想起自己身穿缁衣,歌唱时的豁达自信,仿佛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仍需要经历成长和历练。最后他表示虽然道路崎岖,但自己已找到了平静和安宁。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他在秋天看到禾苗稀疏,对此深感遗憾;同时也认为自己无法像孔子一样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不…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他在秋天看到禾苗稀疏,对此深感遗憾;同时也认为自己无法像孔子一样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不能救济天下贫苦之人。他心中怀有不满和怨恨,但忽然又想起自己身穿缁衣,歌唱时的豁达自信,仿佛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仍需要经历成长和历练。最后他表示虽然道路崎岖,但自己已找到了平静和安宁。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7745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