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鸟向我鸣
出自宋朝苏轼的《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有残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个人在彭蠡山东北的源头和庐阜山西南的麓地修建了一条水道,种下了两棵玉树。作者思索着这个修建者的身份和目的,并想象了他在水边和竹林中漫步的情景。他警告周围的人不要破坏这片森林,因为它十分茂密。然后,作者回到仲夏初,看到新绿的竹笋从泥土中生长。在那里,他听到了幽静的鸟鸣声,野外的人们还让他留宿。尽管他徘徊不去,但他不能永远停留在那里,他遥想有朝一日回来,解开巾带,再次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最后,他回到家中,在雨夜里听着寺庙的钟声和书窗外残留的烛光,与他的老兄弟面对面地相处。
- 背诵
-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个人在彭蠡山东北的源头和庐阜山西南的麓地修建了一条水道,种下了两棵玉树。作者思索着这个修建者的身份和目的…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个人在彭蠡山东北的源头和庐阜山西南的麓地修建了一条水道,种下了两棵玉树。作者思索着这个修建者的身份和目的,并想象了他在水边和竹林中漫步的情景。他警告周围的人不要破坏这片森林,因为它十分茂密。然后,作者回到仲夏初,看到新绿的竹笋从泥土中生长。在那里,他听到了幽静的鸟鸣声,野外的人们还让他留宿。尽管他徘徊不去,但他不能永远停留在那里,他遥想有朝一日回来,解开巾带,再次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最后,他回到家中,在雨夜里听着寺庙的钟声和书窗外残留的烛光,与他的老兄弟面对面地相处。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7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