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金鼎识刀圭

出自宋朝苏轼的《观张师正所蓄辰砂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拼音解读
jiāng jūn jié zhàn mán
qiè yǒu shū zhēn shèng xiàng
màn shuō chuáng shōu jiàn
céng jīn dǐng shí dāo guī
jìn wén měng shì shōu dān xué
zhù jūn wáng zhù niǎo
duō shǎo kōng yán rén jiàn
suí chū h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将军奋勇作战的故事。他留着长发,率领士兵跨过蛮族的溪流,带着珍贵的宝物,包括胜者的象牙和犀牛角等,以表扬他们的英勇行为。 诗歌中还提到了玉床和箭镞,表明该将军曾经在战争中取得过胜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因为他并不认识金鼎和刀圭这些贵重的宝物。 近来有传闻,如果需要的话,许多勇士都愿意前往收集药材,并铸造出不朽的战蹄,为国家效力。然而,许多人都消失了,在空岩上不复存在,只能随着早晨的阳光渐渐消失。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将军奋勇作战的故事。他留着长发,率领士兵跨过蛮族的溪流,带着珍贵的宝物,包括胜者的象牙和犀牛角等,以表扬…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将军奋勇作战的故事。他留着长发,率领士兵跨过蛮族的溪流,带着珍贵的宝物,包括胜者的象牙和犀牛角等,以表扬他们的英勇行为。 诗歌中还提到了玉床和箭镞,表明该将军曾经在战争中取得过胜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因为他并不认识金鼎和刀圭这些贵重的宝物。 近来有传闻,如果需要的话,许多勇士都愿意前往收集药材,并铸造出不朽的战蹄,为国家效力。然而,许多人都消失了,在空岩上不复存在,只能随着早晨的阳光渐渐消失。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760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