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一去宿何许

出自宋朝苏轼的《二虫
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鷃滥堆,决起随衡风,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二虫拼音解读
jūn jiàn
shuǐ ér
liú shuǐ
jiāng dōng liú qiān
chóng yuè yuè zhǎng zài
jūn jiàn
yàn làn duī
jué suí héng fēng
suí fēng xiǔ 宿
fēng hái luò péng hāo zhōng
èr chóng zhì
jiāng biān xiào rén s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两只昆虫--水马和鷃滥的生活和命运。水马儿在逆流的江水中艰难前行,而大江东流不息,日夜奔腾。另一方面,鷃滥堆在随风摇曳的衡山上,每当遇到逆风时就会被吹落,在荒野中漂泊。然而,这两个昆虫都具有某种智慧和意志力,能够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压迫。他们无人知晓的微笑,象征着人世间种种喜怒哀乐在宇宙中所占的微不足道的地位,也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和对生命的歌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寄托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二虫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两只昆虫--水马和鷃滥的生活和命运。水马儿在逆流的江水中艰难前行,而大江东流不息,日夜奔腾。另一方面,鷃滥堆…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两只昆虫--水马和鷃滥的生活和命运。水马儿在逆流的江水中艰难前行,而大江东流不息,日夜奔腾。另一方面,鷃滥堆在随风摇曳的衡山上,每当遇到逆风时就会被吹落,在荒野中漂泊。然而,这两个昆虫都具有某种智慧和意志力,能够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压迫。他们无人知晓的微笑,象征着人世间种种喜怒哀乐在宇宙中所占的微不足道的地位,也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和对生命的歌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寄托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750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