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布与荆
出自宋朝苏轼的《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难细评。
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误相从,入门中自惊。
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
念当闭阁从,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
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似乎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描述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如好学、坦率等。他也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关系,如朋友、妻子等。然而,这些关系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变淡,甚至消失了。诗人似乎感到迷茫和孤独,但仍然继续思考和反省自己的生活。最后,他表示需要扫一下白发,暗示着时光匆匆,年老色衰,需要用更有意义的方式度过余生。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感和人生价值的情怀。
- 背诵
-
初别子由诗意赏析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