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居岁已侵
出自唐朝包融的《酬忠公林亭》-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结庐居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隐士的生活,他住在江边的一个偏僻地方,过着宁静的生活。他结庐种树,让居所变得阴凉舒适。虽然人们偶尔到访,但是车声之类的嘈杂声依旧远隔山林。他的生活理念是追求道,不像普通人那样忙碌于尘世琐事。他喜欢秋天,特别是院子里的树叶落下时,感觉日子更加恬静。他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沉静,而这需要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和实现。诗人持这种兴趣走出门去采菊花,也许会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相遇。当他思考某些哲学问题时,发现有一些深奥的东西需要他去领悟。他希望通过写信来交流自己的见解,寄给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传信的鸟儿。
- 背诵
-
酬忠公林亭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隐士的生活,他住在江边的一个偏僻地方,过着宁静的生活。他结庐种树,让居所变得阴凉舒适。虽然人们偶尔到访,…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隐士的生活,他住在江边的一个偏僻地方,过着宁静的生活。他结庐种树,让居所变得阴凉舒适。虽然人们偶尔到访,但是车声之类的嘈杂声依旧远隔山林。他的生活理念是追求道,不像普通人那样忙碌于尘世琐事。他喜欢秋天,特别是院子里的树叶落下时,感觉日子更加恬静。他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沉静,而这需要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和实现。诗人持这种兴趣走出门去采菊花,也许会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相遇。当他思考某些哲学问题时,发现有一些深奥的东西需要他去领悟。他希望通过写信来交流自己的见解,寄给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传信的鸟儿。折叠 -
包融
包融(公元695-764),,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相关记载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