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气未瘳
出自宋朝苏辙的《颍州择胜亭诗》- 我嗟世人,谁实与谋。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今我柰何,横自绸缪。
翼为华堂,涌为层楼。
缭以修垣,贯以通沟。
势穷物变,何异一沤。
弃之不忍,徒去莫由。
矧兹士夫,泛焉周流。
如燕巢春,知不期秋。
修椽高栋,徒与民仇。
一日安居,百年怨尤。
我兄和仲,塞删立柔。
视民如伤,有急斯周。
视身如传,苟完不求。
山磐水嬉,习气未瘳。
岂以吾好,而俾民忧。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对世俗的嘆息以及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叹悔。他在自己的住所里生活,不与人交往,四处游历,看到了江海上的人们过着舟居生活并采集海洋资源,也看到了胡貊人驾车游玩、打猎和放牧。他自己则是捕鱼、驯养牛马和射猎,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定型,难以改变,像被囚禁一样,但同时也意识到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过去更好,即使没有邻居或者伙伴,他也有自己的自由。然而,他认为这种自由也带来了孤独和无聊。最后他呼吁公义之士应该关心百姓,以避免社会上的不平等。
- 背诵
-
颍州择胜亭诗注释
【视民如伤】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赵岐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孙奭疏:“言文王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晋潘岳《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视下如伤”、“视人如伤”。《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唐杨炯《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展开【视民如伤】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赵岐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孙奭疏:“言文王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晋潘岳《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视下如伤”、“视人如伤”。《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唐杨炯《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折叠颍州择胜亭诗诗意赏析
-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5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