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洁求阴燧

出自宋朝苏辙的《郊祀庆成
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祭兼天地报,仪自祖宗传。
讲义金华久,斋心玉食鲜。
秋成通四海,廪实到穷边。
尘卷跳疆寇,琛来渡海船。
人和神亦答,物备礼诚全。
庙室开深靓,郊丘对广圜。
翠帷新秘殿,宝仗溢通廛。
周冕裘缯俭,唐车保介便。
导前多旧德,迎拜或华颠。
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垂精粲星斗,望秩遍山川。
降辂追前躅,回班戒弗虔。
彻絪深屈体,屏盖切承天。
嶰谷灰初应,扶桑日欲躔。
旌旗逐风转,歌舞送天旋。
帘启瞻宸极,鸡号识漏泉。
矜愚开罪罟,释欠靖民编。
乐作波翻海,书行箭脱弦。
东朝归福胙,南极本高仙。
有道知难犯,无私每得贤。
劬劳就圣德,谦畏绝私权。
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下臣叨进玉,随见颂诚然。
郊祀庆成拼音解读
shèng sān
chū yuán zhèng nián
jiān tiān bào
zōng chuán
jiǎng jīn huá jiǔ
zhāi xīn shí xiān
qiū chéng tōng hǎi
lǐn shí dào qióng biān
chén juàn tiào jiāng kòu
chēn lái hǎi chuán
rén shén
bèi chéng quán
miào shì kāi shēn liàng
jiāo qiū duì guǎng 广 huán
cuì wéi xīn diàn 殿
bǎo zhàng tōng chán
zhōu miǎn qiú zēng jiǎn
táng chē bǎo jiè biàn 便
dǎo qián duō jiù
yíng bài huò huá diān
jiàn jié qiú yīn suì
chí chéng liáo yān
chuí jīng càn xīng dòu
wàng zhì biàn shān chuān
jiàng zhuī qián zhú
huí bān jiè qián
chè yīn shēn
píng gài qiē chéng tiān
jiè huī chū yīng
sāng chán
jīng zhú fēng zhuǎn
sòng tiān xuán
lián zhān chén
hào shí lòu quán
jīn kāi zuì
shì qiàn jìng mín biān
zuò fān hǎi
shū háng jiàn tuō xián
dōng cháo guī zuò
nán běn gāo xiān
yǒu dào zhī nán fàn
měi xián
láo jiù shèng
qiān wèi jué quán
zhì dào chū xiàng
shén gōng jìng xuān
xià chén dāo jìn
suí jiàn sòng chéng r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述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其中包括了对天地神灵的报告和祖先的传承。在这个仪式中,人们讲述了很久以来的经历并享用了美食饮料。这个仪式不仅富有文化意义,而且还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在祭祀仪式上,尘卷跳疆寇和琛来渡海船都显示了国家力量的强大。然后,礼仪结束时,人们表示敬意,收集了所有物品,并关闭了庙室和广场。 整首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历史和文化氛围,描述了一种隆重、虔诚和神圣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郊祀庆成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其中包括了对天地神灵的报告和祖先的传承。在这个仪式中,人们讲述了很久以来的经历并享用了美…展开
这首诗是描述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其中包括了对天地神灵的报告和祖先的传承。在这个仪式中,人们讲述了很久以来的经历并享用了美食饮料。这个仪式不仅富有文化意义,而且还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在祭祀仪式上,尘卷跳疆寇和琛来渡海船都显示了国家力量的强大。然后,礼仪结束时,人们表示敬意,收集了所有物品,并关闭了庙室和广场。 整首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历史和文化氛围,描述了一种隆重、虔诚和神圣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489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