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淮汴亦何有
出自宋朝苏辙的《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於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清淮和浊汴两条河流的竞争,以及龟山下的閟支祁宫。高秋时节,水势汹涌,城墙上的洲渚被冲刷荡灭。成千上万的船只在水中摇晃,让人感到无穷的悲伤。城中古塔高达百尺,塔底蜕骨黄金容器内宝藏丰富,但是蛟龙百怪不敢靠近,回风倒浪归于无踪。越商胡贾对这些都毫不知情,但有一位至人已经站在万物之巅,即使劫火降临也只是在他毛孔中留下痕迹。然而,人类为什么还要与水族相比较呢?这种无谓的竞争只会带来奇怪的现象。总之,这首诗充满了壮观的景色和哲学的思考,让读者深深地陶醉其中。
- 背诵
-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诗意赏析
-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4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