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出入凡十日

出自宋朝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乾,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拼音解读
běi sāng qián bīng jié
xīn wèi qióng sān chǐ xuě
nán sāng qián fēng shǐ
bīng kāi shuǐ yīng shēng
qióng xuě luò wèi dào
dào shí jiān bái pán tuó
huì tóng chū fán shí
xīng shān suān báo shí
yáng xiū zhōu chà biàn 便 rén
fēng suì shā chǎng
xiàng xié zǒu sāng qián
jīng pèi fǎn yóu hái
rén sòng rěn
jiǔ ān hǎo zhōng yuán
nián nián xiàng sòng sāng qián shàng
huà bái gōu chóu ch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叙述的是唐代李白北渡桑乾河和南渡易水河的经历。诗人在北渡时,遇到了冰天雪地的严寒,非常担心自己无法在穹庐山上度过冬天;而在南渡时,随着阳光的出现和风的吹拂,冰雪逐渐消融,易水也因此起波纹。在穿越这片荒凉之地的1天时间里,他们只能吃羊奶和粥,而旅途中肆虐的沙尘暴更增加了他们的艰辛。最后,在胡人的护送下,诗人和同伴成功通过了桑乾河,但离开时却感到依依不舍。每年返回桑乾河畔时,都会想起曾经的种种困苦和迷茫,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无可奈何和惆怅。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注释

【三尺雪】喻剑。《三国演义》第三八回:“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展开
【三尺雪】喻剑。《三国演义》第三八回:“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折叠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的是唐代李白北渡桑乾河和南渡易水河的经历。诗人在北渡时,遇到了冰天雪地的严寒,非常担心自己无法在穹庐山上度过冬…展开
这首诗叙述的是唐代李白北渡桑乾河和南渡易水河的经历。诗人在北渡时,遇到了冰天雪地的严寒,非常担心自己无法在穹庐山上度过冬天;而在南渡时,随着阳光的出现和风的吹拂,冰雪逐渐消融,易水也因此起波纹。在穿越这片荒凉之地的10天时间里,他们只能吃羊奶和粥,而旅途中肆虐的沙尘暴更增加了他们的艰辛。最后,在胡人的护送下,诗人和同伴成功通过了桑乾河,但离开时却感到依依不舍。每年返回桑乾河畔时,都会想起曾经的种种困苦和迷茫,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无可奈何和惆怅。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450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