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细雨自开帘

出自宋朝苏辙的《次韵子瞻延生观後山上小堂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次韵子瞻延生观後山上小堂拼音解读
xiè gōng yóu wèi néng yàn
jìn dēng shān chǐ 齿 jiān
diàn 殿 shén xiān shēn yǎo yǎo
xiāng yān cuì xiān xiān
yán huā piāo qióng piàn
tíng guì xiāo shū lòu chán
guī rén jiàn
wēi fēng kāi li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人在登山途中拜访古殿,感叹神仙难以知晓的深奥和香炉中弥漫的青烟。诗人还描述了岩上的花朵飘舞、庭院中松树稀疏、落下玉蟾等景象。最后,诗人感慨帝子既不见归人,微风轻雨自动拉开窗帘,寓意生命如同游戏,有时无从掌握。整首诗抒发了游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次韵子瞻延生观後山上小堂注释

【登山屐】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宋苏辙《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谢公屐”。典…展开
【登山屐】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宋苏辙《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谢公屐”。典折叠

次韵子瞻延生观後山上小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人在登山途中拜访古殿,感叹神仙难以知晓的深奥和香炉中弥漫的青烟。诗人还描述了岩上的花朵飘舞、庭院中松树…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人在登山途中拜访古殿,感叹神仙难以知晓的深奥和香炉中弥漫的青烟。诗人还描述了岩上的花朵飘舞、庭院中松树稀疏、落下玉蟾等景象。最后,诗人感慨帝子既不见归人,微风轻雨自动拉开窗帘,寓意生命如同游戏,有时无从掌握。整首诗抒发了游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4358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