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不定风中烟
出自宋朝苏辙的《次韵张耒见寄》- 相逢十年惊我老,双鬓萧萧似秋草。
壶浆未洗两脚泥,南辕已向淮阳道。
我家初无负郭田,茅庐半破蜀江边。
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
茹蔬饭糗不愿余,茫茫海内无安居。
此身长似伏辕马,何日还为纵壑鱼。
怜君与我同一手,微官肮脏羞牛後。
请看插版趋府门,何似曲肱眠瓮牖。
中流千金买一壶,椟中美玉不须沽。
洛阳榷酒味如水,百钱一角空满盂。
县前女几翠欲滴,吏稀人少无晨集。
到官惟有懒相宜,卧看南山春雨湿。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十年之后与老友重逢的情景。他感叹时间如流水般匆忙,已经变得苍老,双鬓如秋草般萧瑟。他谈及自己的家境贫寒,住在破旧的茅屋旁边的蜀江边。生计也只能依靠种田为生,过着飘摇不定的生活。 虽然诗人的境况不理想,但他仍然珍视自己的人生,并且对未来抱有希望。他表达了对自己和老友的情谊,各自奋斗中共勉。他讽刺了官场上的陋习和虚伪,认为官场不过是一场无意义的游戏,而真正的美好之物却在日常生活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南山春雨的喜爱,他认为悠闲自在地躺在室内看着春雨,也是一种幸福和满足。整首诗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生活的艰难与磨难,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 背诵
-
次韵张耒见寄注释
【负郭田】指近郊良田。《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司马贞索隐:“负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润流泽,最为膏腴,故曰‘负郭’也。”后因以“负郭田”为典。亦泛指田。清朱彝尊《送十一叔还里即作豫章之游》诗之一:“觥筹尚记投賔辖,薑蔗都无负郭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虫》:“长山刘氏……负郭田三百亩,輒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亦省作“负郭”。唐高适《别韦参军》诗:“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明周履靖《清啸七言绝》之二六:“不求负郭三千顷,惟喜移家住白云。”清归庄《观田家收穫》诗之二:“洛阳负郭何须问,要待天朝锡土田!”【五斗米】斗米道。清龚自珍《非五行传》:“王莽不闻张角、张鲁、五斗米、三里雾。”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宋王安石《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五斗”。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清唐孙华《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纵壑鱼】1.纵游于川壑中的鱼。语出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説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后遂以“纵壑鱼”比喻身处顺境,所至如意。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2.用以比喻身心自得。宋苏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展开【负郭田】指近郊良田。《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司马贞索隐:“负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润流泽,最为膏腴,故曰‘负郭’也。”后因以“负郭田”为典。亦泛指田。清朱彝尊《送十一叔还里即作豫章之游》诗之一:“觥筹尚记投賔辖,薑蔗都无负郭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虫》:“长山刘氏……负郭田三百亩,輒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亦省作“负郭”。唐高适《别韦参军》诗:“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明周履靖《清啸七言绝》之二六:“不求负郭三千顷,惟喜移家住白云。”清归庄《观田家收穫》诗之二:“洛阳负郭何须问,要待天朝锡土田!”【五斗米】斗米道。清龚自珍《非五行传》:“王莽不闻张角、张鲁、五斗米、三里雾。”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宋王安石《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五斗”。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清唐孙华《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纵壑鱼】1.纵游于川壑中的鱼。语出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説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后遂以“纵壑鱼”比喻身处顺境,所至如意。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2.用以比喻身心自得。宋苏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折叠次韵张耒见寄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十年之后与老友重逢的情景。他感叹时间如流水般匆忙,已经变得苍老,双鬓如秋草般萧瑟。他谈及自己的家境贫寒…展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十年之后与老友重逢的情景。他感叹时间如流水般匆忙,已经变得苍老,双鬓如秋草般萧瑟。他谈及自己的家境贫寒,住在破旧的茅屋旁边的蜀江边。生计也只能依靠种田为生,过着飘摇不定的生活。 虽然诗人的境况不理想,但他仍然珍视自己的人生,并且对未来抱有希望。他表达了对自己和老友的情谊,各自奋斗中共勉。他讽刺了官场上的陋习和虚伪,认为官场不过是一场无意义的游戏,而真正的美好之物却在日常生活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南山春雨的喜爱,他认为悠闲自在地躺在室内看着春雨,也是一种幸福和满足。整首诗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生活的艰难与磨难,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和真挚情感的向往。折叠 -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4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