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适魏劳奔趋
出自宋朝苏洵的《答张子立见寄》-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辩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鋙。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若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乘船行至某处,与一位才子相遇。在旅途中,诗人感叹才子的学问广博,对他的学术成就倍感钦佩。诗人回忆起之前曾在巴子国见过才子,与他一起赏景读书,如同美好的时光一般流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文人的存在有些苍白无力,许多人只是被众人所誉之人罢了。此外,诗人自认为天赋不高,知识也有限,无法与那些杰出的才子相比较。最后,诗人要离开这里,迈向新的旅程,虽然困难重重,但也要勇往直前,毫不气馁。
- 背诵
-
答张子立见寄诗意赏析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3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