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苦相念
出自宋朝苏洵的《答二任》-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
羽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一个叫做夫子的人的敬仰之情。虽然作者并没有亲自拜见过夫子,但他的学生们却已经像麻一样多了。然而,在夫子所在的乡间,人们对他的欣赏却不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在遥远的吴越之间,也有人传颂着他的名声。诗人自述穷困潦倒,没有车马,昨天去了京城,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夸奖,但老朋友却不相信,反而嘲笑他。只有两个知己很了解他,他们都远游在外,长篇写信寄来芬芳的贺礼。作者提到他种了苦竹,庭前还有三座小山,最近又凿了方池,池中寒泉清澈可见下方的石头。他喜欢在那里消磨时间,想与朋友分享美食佳酿,希望能够长期互相尊重和理解,直到永远。
- 背诵
-
答二任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一个叫做夫子的人的敬仰之情。虽然作者并没有亲自拜见过夫子,但他的学生们却已经像麻一样多了。然而,在夫子…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一个叫做夫子的人的敬仰之情。虽然作者并没有亲自拜见过夫子,但他的学生们却已经像麻一样多了。然而,在夫子所在的乡间,人们对他的欣赏却不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在遥远的吴越之间,也有人传颂着他的名声。诗人自述穷困潦倒,没有车马,昨天去了京城,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夸奖,但老朋友却不相信,反而嘲笑他。只有两个知己很了解他,他们都远游在外,长篇写信寄来芬芳的贺礼。作者提到他种了苦竹,庭前还有三座小山,最近又凿了方池,池中寒泉清澈可见下方的石头。他喜欢在那里消磨时间,想与朋友分享美食佳酿,希望能够长期互相尊重和理解,直到永远。折叠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3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