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鸿云中来
出自宋朝汪元量的《昭君墓》- 一昔王昭君,远嫁单于去。
上马出宫门,琵琶语如诉。
昔为汉宫妃,觅句绕沙碛。
一吟三徘徊,日卓人影直。
孤鸿云中来,对我声呖呖。
乃知晴天好,物类各有适。
顷刻片云生,雪花大如席。
伟哉复伟哉,造物真戏剧。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是描述王昭君的离别,她嫁给了北方的单于,但在出宫前她弹着琵琶吟唱着。她曾是汉宫的妃子,在荒漠中寻找诗句,一边吟唱,一边回忆过去。当一只孤鸿飞过云层时,她意识到天气变好,每个事物都有适合它的环境。突然间,片云生起,雪花大如席,这让她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界的伟大和不可预测性,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戏剧性。
- 背诵
-
昭君墓注释
【王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汉书·元帝纪》作“檣”,《匈奴传下》作“墙”),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现呼和浩特市南郊,有王昭君青冢。《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嬙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閼氏,於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国,故不復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昭君故事后来成为诗词、戏曲、小说等的流行题材。明吴应箕《美色何足恃行》:“美色何足恃,黄金贵有餘,不见王昭君,弃之在穹庐。”参阅《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南匈奴传》。典…展开【王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汉书·元帝纪》作“檣”,《匈奴传下》作“墙”),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现呼和浩特市南郊,有王昭君青冢。《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嬙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閼氏,於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国,故不復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昭君故事后来成为诗词、戏曲、小说等的流行题材。明吴应箕《美色何足恃行》:“美色何足恃,黄金贵有餘,不见王昭君,弃之在穹庐。”参阅《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南匈奴传》。典折叠昭君墓诗意赏析
-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1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