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起榛中雾
出自宋朝王安石的《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欲望锺山岑,因知冶城路。
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
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欲望、人生及自然的感悟。诗中将欲望比喻为高耸的山峰(锺山岑),而自己则沿着冶城路前行,表示人们总是被欲望所吸引,但仍然要继续走自己的路程。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曾在隐蔽的树林中游荡,虽然留下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仍有所感应。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绘自然景色,描述夕阳下红色的晚霞在湖面上倒映,同时山林间也弥漫着薄雾,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最后,作者用“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来表达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大自然会持续不变。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物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 背诵
-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欲望、人生及自然的感悟。诗中将欲望比喻为高耸的山峰(锺山岑),而自己则沿着冶城路前行,表示人们总是被…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欲望、人生及自然的感悟。诗中将欲望比喻为高耸的山峰(锺山岑),而自己则沿着冶城路前行,表示人们总是被欲望所吸引,但仍然要继续走自己的路程。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曾在隐蔽的树林中游荡,虽然留下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仍有所感应。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绘自然景色,描述夕阳下红色的晚霞在湖面上倒映,同时山林间也弥漫着薄雾,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最后,作者用“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来表达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大自然会持续不变。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物的深刻思考和领悟。折叠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9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