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万里哀白头
出自宋朝王安石的《哭梅圣俞》- 诗行於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其声与节急以浮。
真人当天施再流,笃生梅公应时求。
颂歌文武功业优,经奇纬丽散九州。
众皆少锐老则不,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
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坐令隐约不见收。
空能乞钱助馈馏,疑此有物可诸幽。
栖栖孔孟葬鲁邹,後始卓荦称轲丘。
圣贤与命相楯矛,势欲强达诚无由。
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
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
吁嗟岂即非善谋,虎豹虽死皮终留。
飘然载丧下阴沟,粉书轴幅悬无旒。
高堂万里哀白头,东望使我商声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探讨文学创作、时代变迁以及命运的话题。首先,它反映了文学对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从春秋时期到国风日渐衰落的变迁,说明文学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其次,诗人也表现了对于文学创作的感悟和态度,强调了文辞表达要真实感人、律吕合理协调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然而,在作者数量不断涌现的同时,真正的才华却愈发稀少,这引起了诗人的忧虑和无奈。最后,诗人提出了对于身份地位和命运的思考,指出诗人即使再多才华,也应该为穷苦操劳而不愿意为公侯贵族效力。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文学和生活的热爱与反思,带有深刻的哲思和情感内涵。
- 背诵
-
哭梅圣俞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探讨文学创作、时代变迁以及命运的话题。首先,它反映了文学对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从春秋时期到国风日渐…展开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探讨文学创作、时代变迁以及命运的话题。首先,它反映了文学对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从春秋时期到国风日渐衰落的变迁,说明文学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其次,诗人也表现了对于文学创作的感悟和态度,强调了文辞表达要真实感人、律吕合理协调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然而,在作者数量不断涌现的同时,真正的才华却愈发稀少,这引起了诗人的忧虑和无奈。最后,诗人提出了对于身份地位和命运的思考,指出诗人即使再多才华,也应该为穷苦操劳而不愿意为公侯贵族效力。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文学和生活的热爱与反思,带有深刻的哲思和情感内涵。折叠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9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