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银注寒晶

出自宋朝王安石的《定林示道原
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
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
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
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
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
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
杖藜忽高秋,陈迹与子陪。
壮观非复昔,平芜夜莓苔。
定林示道原拼音解读
zuó dēng dìng lín shān
shì dōng nán gāi
dàn jiàn fāng bái
zhī suǒ cóng lái
shī 湿 yín zhù hán jīng
lián qīng péi duī
tiáo tiáo ǎn ǎi zhōng
yǒu bái tái
shì qīng fēng xìng
fán yún huō rán kāi
cháng é pān guì zhī
jǐng jiǔ pái huái
zhàng gāo qiū
chén péi
zhuàng guān fēi
píng méi t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定林山登高远望,俯瞰东南陔地时所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了一片白色的云雾,却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同时,他还看到了湿润的银色冰晶,堆叠成青色的山峰。在远处的云雾中,他想象着似乎有一座白玉台。夜幕降临时,清风吹散了云雾,常娥攀桂枝,远眺山川,他和同伴们在平芜夜色中漫步观赏这壮美景象,但现在这壮观之景已不再那么旺盛,而是被莓苔覆盖着。整个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想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互与感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定林示道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定林山登高远望,俯瞰东南陔地时所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了一片白色的云雾,却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同时,他还…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定林山登高远望,俯瞰东南陔地时所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了一片白色的云雾,却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同时,他还看到了湿润的银色冰晶,堆叠成青色的山峰。在远处的云雾中,他想象着似乎有一座白玉台。夜幕降临时,清风吹散了云雾,常娥攀桂枝,远眺山川,他和同伴们在平芜夜色中漫步观赏这壮美景象,但现在这壮观之景已不再那么旺盛,而是被莓苔覆盖着。整个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想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互与感悟。折叠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865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