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西灵鹫
出自宋朝王之道的《西灵鹫》- 我闻西灵鹫,幽奇冠龙舒。
山神知我来,夜雨自涤除。
篮舁犯霏微,敢惮石径纡。
清风偃林柯,征衣尽沾濡。
樵人向我言,君行欲何如。
松杉已在望,尚有七时馀。
崎岖雨过水,蹊云上天衢。
飞楼及涌殿,峥嵘映浮屠。
幽鸟若相喜,好音弄笙竽。
为言一宿觉,何妨更踟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登山者前往西灵鹫的情景。他在山间行走,感受到了雨水洗涤身体的清新和清风拂面的惬意。当他走到山巅时,可以看见群山连绵、云海缥缈,远处更有楼阁殿宇和高塔浮屠,而幽鸟的歌声也陪伴着他。最后,诗人提出,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为什么不再停留一晚上呢?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登山旅行的向往。
- 背诵
-
西灵鹫注释
【一宿觉】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唐玄觉禅师初谒六祖慧能,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宋苏轼《三朵花》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展开【一宿觉】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唐玄觉禅师初谒六祖慧能,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宋苏轼《三朵花》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折叠西灵鹫诗意赏析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3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