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未易窥藩篱
出自宋朝王之道的《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於其上而目之曰玉璧窟求诗诸公予不识邦基而与其侄无为簿济之游济之索诗故为赋之》- 我闻美玉地所秘,出为世用自有时。
譬犹景星与庆云,千载往往一见之。
君家玉璧岂无说,凿山得石夸瑰奇。
岂惟苍翠实相似,温润清越璠璵姿。
细看高广类墙壁,以璧名之故其宜。
剜劖不已石无尽,此窟未易窥藩篱。
作堂正在佳绝处,下视海岳如城池。
钱塘雪浪涌澎湃,天竺烟岫纷参差。
君于其间日成趣,长篇短句挥蛟螭。
乃知地灵不爱宝,要令景物求新诗。
顾我与君无半面,牵帅阿咸难固辞。
沽哉沽哉吾与玉,它年相见期相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在赞美美玉,将美玉比作星辰和云彩,它的美丽只有千年才能一见。作者认为君家的玉璧也同样珍贵,因为它是从山上凿下来的,非常稀有。这块玉璧不仅色泽苍翠、温润清越,而且形态瑰奇,可以用来装饰高墙大壁,被称为“璧”。作者还描述了一个堂屋的景象,窗外可以俯瞰海岳和钱塘江上的雪浪和烟岫,表达了对环境的欣赏。最后,作者表示自己也喜欢美玉,希望能与君子共品美好事物,在未来相见并成为知己。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界和人文艺术的赞美和敬仰。
- 背诵
-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於其上而目之曰玉璧窟求诗诸公予不识邦基而与其侄无为簿济之游济之索诗故为赋之诗意赏析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2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