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各有宜

出自宋朝魏了翁的《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
杜侯归未几,又送秦侯归。
锦衣赫相望,里闬生光辉。
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羁。
王张屡乞身,余亦五请祠。
岂不明主恋,去就各有宜
昔岁语杜侯,志得官无卑。
近忽省前误,热突无寒煤。
君门天九重,赤子命一丝。
诗书谩胀腹,字字不适时。
俯瞰大江流,仰看苍云移。
悠悠未有届,蹙蹙安所驰。
吴天岂民憎,翻覆不可期。
原随力所逮,必以诚求之。
求之有弗得,况忍相瘠肥。
临分重回首,吾匪怀吾私。
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拼音解读
hóu guī wèi
yòu sòng qín hóu guī
jǐn xiàng wàng
shēng guāng huī
jǐn cún èr sān shì
wáng zhāng shēn
qǐng
míng zhǔ liàn
jiù yǒu
suì hóu
zhì guān bēi
jìn shěng qián
hán méi
jūn mén tiān jiǔ zhòng
chì mìng
shī shū màn zhàng
shì shí
kàn jiāng liú
yǎng kàn cāng yún
yōu yōu wèi yǒu jiè
ān suǒ chí
tiān mín zēng
fān
yuán suí suǒ dǎi
chéng qiú zhī
qiú zhī yǒu
kuàng rěn xiàng féi
lín fèn zhòng huí shǒu
fěi huái 怀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描述了王之涣送别杜少府和秦少游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难和各自奔向未来的无奈。文中描写了锦衣相送、里闾生光辉的热闹场面,但只有二三士留守,其他人都要告别。王之涣说他曾与杜少府聊过天,了解到他志在官运,不屑卑位;而现在自己也多次请求进宫祠拜,但都未能如愿。最后,王之涣望着大江流淌、苍云飘动,感慨万千,认为人生有时需顺应命运,追求真诚,才能得到回报。整首诗表现了离别的悲凉和对官场的怀疑。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描述了王之涣送别杜少府和秦少游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难和各自奔向未来…展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描述了王之涣送别杜少府和秦少游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难和各自奔向未来的无奈。文中描写了锦衣相送、里闾生光辉的热闹场面,但只有二三士留守,其他人都要告别。王之涣说他曾与杜少府聊过天,了解到他志在官运,不屑卑位;而现在自己也多次请求进宫祠拜,但都未能如愿。最后,王之涣望着大江流淌、苍云飘动,感慨万千,认为人生有时需顺应命运,追求真诚,才能得到回报。整首诗表现了离别的悲凉和对官场的怀疑。折叠

作者介绍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219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