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前两溪水
出自宋朝魏了翁的《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 妇道始衷终,宁过三者从。
髧髦维我特,蓬首为谁容。
但识同心处,宁拘异域封。
坛前两溪水,昼夜自溶溶。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心境和境遇。她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妇道,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她不愿意只是从三从四德中的“三从”——顺从父亲、丈夫和儿子,作为女性的全部使命,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她的外貌可能并不符合传统的美丽标准,如“髧髦”(头发散乱)和“蓬首”(头发松散)。这表明她并不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更加注重内在品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然而,她也不想完全排斥外界的文化和思想。她相信,“同心处”的人可以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不受异域文化或者政治文化所限制。 整首诗以“坛前两溪水”为结尾,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即便如此,她仍然保持着对自己、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昼夜自得其乐。
- 背诵
-
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心境和境遇。她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妇道,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她不愿意只是从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心境和境遇。她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妇道,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她不愿意只是从三从四德中的“三从”——顺从父亲、丈夫和儿子,作为女性的全部使命,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她的外貌可能并不符合传统的美丽标准,如“髧髦”(头发散乱)和“蓬首”(头发松散)。这表明她并不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更加注重内在品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然而,她也不想完全排斥外界的文化和思想。她相信,“同心处”的人可以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不受异域文化或者政治文化所限制。 整首诗以“坛前两溪水”为结尾,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即便如此,她仍然保持着对自己、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昼夜自得其乐。折叠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1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