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有奇书

出自宋朝文同的《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书斋
缣缃罗几格,无限有奇书
想在中间坐,浑如獭祭鱼。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书斋拼音解读
jiān xiāng luó
xiàn yǒu shū
xiǎng zài zhōng jiān zuò
hú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优美的场景,缣缃罗(指绸缎)布帘交错排列,形成了一个小阁楼,里面堆满了珍奇异书。诗人想要坐在阁楼中央,就像獭祭鱼一样自得其乐般地享受读书之乐。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书籍的喜爱和追求,也表达了沉浸于读书的愉悦感受。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书斋注释

【獭祭鱼】”。1.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高诱注:“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史越王青词》:“反本狐邱,寓诚獭祭。”清孙枝蔚《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实际上因獭食鱼时必残杀和吃剩许多鱼,故有“獭祭”之说。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说“祭”字》:“‘祭’的本义应是‘残杀’,《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皆曰‘獭祭鱼’……獭性残,食鱼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掉,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食必抛掉许多吃剩的鱼。人们称堆积故实为‘獭祭’,即取堆积残余之意。”2.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閲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丛编勤獭祭,残卷剔蜗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毛西河》:“﹝毛西河﹞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毛大可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闻一多《龙凤》:“至于以凤比孔子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展开
【獭祭鱼】”。1.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高诱注:“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史越王青词》:“反本狐邱,寓诚獭祭。”清孙枝蔚《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实际上因獭食鱼时必残杀和吃剩许多鱼,故有“獭祭”之说。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说“祭”字》:“‘祭’的本义应是‘残杀’,《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皆曰‘獭祭鱼’……獭性残,食鱼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掉,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食必抛掉许多吃剩的鱼。人们称堆积故实为‘獭祭’,即取堆积残余之意。”2.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閲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丛编勤獭祭,残卷剔蜗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毛西河》:“﹝毛西河﹞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毛大可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闻一多《龙凤》:“至于以凤比孔子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折叠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书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优美的场景,缣缃罗(指绸缎)布帘交错排列,形成了一个小阁楼,里面堆满了珍奇异书。诗人想要坐在阁楼中央,就…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优美的场景,缣缃罗(指绸缎)布帘交错排列,形成了一个小阁楼,里面堆满了珍奇异书。诗人想要坐在阁楼中央,就像獭祭鱼一样自得其乐般地享受读书之乐。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书籍的喜爱和追求,也表达了沉浸于读书的愉悦感受。折叠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未到任而卒。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015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