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微见踪

出自宋朝徐照的《游衡山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蛮方近,中天岳势崇。
四维皆佛占,绝顶正秋浓。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龙。
简书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庙巡阴石,看桥入古松。
雪深居板屋,日转动厨钟。
片水清如镜,洞庭微见踪
游衡山拼音解读
héng shān shí èr
gāo shì zhù róng fēng
xià jiè mán fāng jìn
zhōng tiān yuè shì chóng
wéi jiē zhàn
jué dǐng zhèng qiū nóng
xiǔ 宿 píng chuí
léi chí àn lóng
jiǎn shū céng shòu
fán zhōu fēng
bài miào xún yīn shí
kàn qiáo sōng
xuě shēn bǎn
zhuǎn dòng chú zhōng
piàn shuǐ qīng jìng
dòng tíng wēi jiàn z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衡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 首先,诗人提到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祝融峰最高,形势险峻。下界是居住着蛮族的地方,而中天岳则更加高耸峻拔。四面围绕的山峦都被认为是佛祖所占据,这里山清水秀、秋意浓厚。 其次,诗人描述了一些历史上的重要场所。他提到了曾禹撰写的《简书》和周公燔祭的场景。此外,他还提到了庙宇和阴石等地方,并描述了看到了入桥的古松树。 山中居民的生活也被描绘出来,这里的人们生活在板屋中,在雪中工作,以钟声为日常生活的节奏。 最后,诗人提到了片水和洞庭湖。虽然洞庭微见踪,但是清澈如镜的水中仍能反映出山峰的倒影。整首诗通过描绘衡山的风景名胜,展示了其自然魅力和历史底蕴。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游衡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衡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 首先,诗人提到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祝融峰最高,形势险峻。下界是居住着蛮族…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衡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 首先,诗人提到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祝融峰最高,形势险峻。下界是居住着蛮族的地方,而中天岳则更加高耸峻拔。四面围绕的山峦都被认为是佛祖所占据,这里山清水秀、秋意浓厚。 其次,诗人描述了一些历史上的重要场所。他提到了曾禹撰写的《简书》和周公燔祭的场景。此外,他还提到了庙宇和阴石等地方,并描述了看到了入桥的古松树。 山中居民的生活也被描绘出来,这里的人们生活在板屋中,在雪中工作,以钟声为日常生活的节奏。 最后,诗人提到了片水和洞庭湖。虽然洞庭微见踪,但是清澈如镜的水中仍能反映出山峰的倒影。整首诗通过描绘衡山的风景名胜,展示了其自然魅力和历史底蕴。折叠

作者介绍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15458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