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终已矣
出自唐朝杨炯的《西陵峡》-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诗人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峭壁和澎湃的波涛,表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之美。 接着,诗人提到了荆门关和楚都(即今天的荆州),荆门关曾经是江汉交通要道,而楚都曾经是楚国的都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秦朝侵略时,夷陵遭到了火烧,导致这些地方的辉煌已成为历史。 诗人还提到了四维和关塞,指的是当时战乱时期固若金汤的边塞已难以重建。最后,诗人回到了自己践踏这片土地的感慨,认为这里的奇妙之处仍然值得珍视,而江山则会永远感知那些对她有着真挚情感的人们。
- 背诵
-
西陵峡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诗人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峭壁和澎湃的波涛,表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展开这首诗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诗人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峭壁和澎湃的波涛,表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之美。 接着,诗人提到了荆门关和楚都(即今天的荆州),荆门关曾经是江汉交通要道,而楚都曾经是楚国的都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秦朝侵略时,夷陵遭到了火烧,导致这些地方的辉煌已成为历史。 诗人还提到了四维和关塞,指的是当时战乱时期固若金汤的边塞已难以重建。最后,诗人回到了自己践踏这片土地的感慨,认为这里的奇妙之处仍然值得珍视,而江山则会永远感知那些对她有着真挚情感的人们。折叠 -
杨炯
杨炯(650─约695),初唐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1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