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只言黠
出自宋朝杨万里的《答赋永丰宰黄岩老投赠五言古句》- 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
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
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
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
黄语似萧语,已透最上关。
道黄不是萧,萧乃随我前。
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悭。
诗人只言黠,犯之取饥寒。
端能不惧者,放君据诗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在赞扬萧东夫的诗才和人品,表达作者对萧东夫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表明作者与萧东夫相交甚笃,他今天在陈后山与萧东夫相聚。 第二句“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指出萧东夫虽然沉迷于道学,但他的诗却丰富多彩,很有灵魂。而且他置身于烦嚣的社会中,却能够自得其乐,自我安慰。 第三句“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表达了作者对萧东夫长期不曾相见的惋惜之情,每次想起来都感到悲伤。 第四句“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介绍了黄永丰这个人物,他是作者和萧东夫的朋友。 第五句“黄语似萧语,已透最上关”,说明黄永丰的言辞和萧东夫相近,都很高深莫测,颇具哲理。 第六句“道黄不是萧,萧乃随我前”,表达了作者对萧东夫的特别之处,他认为黄永丰虽然与萧东夫相似,但并不能代替萧东夫在他心中的地位。 第七句“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悭”,赞美了萧东夫的诗才,认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已经达到了神仙的境界。可惜成名却很困难。 第八句“诗人只言黠,犯之取饥寒”,说明当时社会对于诗人并不看重,即使写出好的诗歌也难以得到嘉奖和财富。 第九句“端能不惧者,放君据诗坛”,表明作者希望萧东夫不要害怕社会的压力和困难,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站稳在诗坛之上。
- 背诵
-
答赋永丰宰黄岩老投赠五言古句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赞扬萧东夫的诗才和人品,表达作者对萧东夫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表明作者与萧东…展开这首诗是在赞扬萧东夫的诗才和人品,表达作者对萧东夫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表明作者与萧东夫相交甚笃,他今天在陈后山与萧东夫相聚。 第二句“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指出萧东夫虽然沉迷于道学,但他的诗却丰富多彩,很有灵魂。而且他置身于烦嚣的社会中,却能够自得其乐,自我安慰。 第三句“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表达了作者对萧东夫长期不曾相见的惋惜之情,每次想起来都感到悲伤。 第四句“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介绍了黄永丰这个人物,他是作者和萧东夫的朋友。 第五句“黄语似萧语,已透最上关”,说明黄永丰的言辞和萧东夫相近,都很高深莫测,颇具哲理。 第六句“道黄不是萧,萧乃随我前”,表达了作者对萧东夫的特别之处,他认为黄永丰虽然与萧东夫相似,但并不能代替萧东夫在他心中的地位。 第七句“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悭”,赞美了萧东夫的诗才,认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已经达到了神仙的境界。可惜成名却很困难。 第八句“诗人只言黠,犯之取饥寒”,说明当时社会对于诗人并不看重,即使写出好的诗歌也难以得到嘉奖和财富。 第九句“端能不惧者,放君据诗坛”,表明作者希望萧东夫不要害怕社会的压力和困难,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站稳在诗坛之上。折叠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11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