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仙人云海上
出自宋朝喻良能的《月窗以所画观音见遗为赋一篇》- 白衣仙人云海上,肉眼欲看唯想像。
月窗道人心孔开,貌得人天行道相。
吾闻伯时晚画佛,妙处不减王摩诘。
龙眠久矣寂无人,安得却有伯时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白衣仙人在云海上漫游,但是他的形象只能靠想象来看见。另外一位修道者则通过心窍通达,看到白衣仙人真实的样子。作者听闻过伯时晚年画佛像的神妙之处,认为他的画不亚于有名的王摩诘。最后,诗人感慨龙已经长眠无人问津,但希望伯时的画笔能让龙重新苏醒。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于艺术创作的赞美。
- 背诵
-
月窗以所画观音见遗为赋一篇注释
【白衣仙人】指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白衣大士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白衣大士出现,特来瞻礼!’”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经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白衣观音。”…展开【白衣仙人】指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白衣大士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白衣大士出现,特来瞻礼!’”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经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白衣观音。”折叠月窗以所画观音见遗为赋一篇诗意赏析
-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7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