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临本之并传

出自宋朝岳珂的《米元章临谢安八月帖赞
八月一帖,无为宝晋之刻,则其初也。
兵毁而后重取而镌,遗其精而得其粗也。
京口供军之碑,绍兴所传,芾之书也。
此帖亦其同时,同出于尚方之储也。
芾之嗜帖,所谓麻纸十万,足以验其平生之工夫也。
字与跋皆不同,盖所临虽出一手,而其所得之时日则殊也。
供军帖字之所以寡,出于率意之真,而此二帖则皆临而非摹也。
京口海岳,芾所居也。
两临本之并传,尚可以见其人之绪余也。
米元章临谢安八月帖赞拼音解读
yuè tiē
wéi bǎo jìn zhī
chū
bīng huǐ ér hòu zhòng ér juān
jīng ér
jīng kǒu gòng jūn zhī bēi
shào xìng suǒ chuán
fèi zhī shū
tiē tóng shí
tóng chū shàng fāng zhī chǔ
fèi zhī shì tiē
suǒ wèi zhǐ shí wàn
yàn píng shēng zhī gōng
jiē tóng
gài suǒ lín suī chū shǒu
ér suǒ zhī shí shū
gòng jūn tiē zhī suǒ guǎ
chū zhī zhēn
ér èr tiē jiē lín ér fēi
jīng kǒu hǎi yuè
fèi suǒ
liǎng lín běn zhī bìng chuán
shàng jiàn rén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词描述了两幅书法作品,一是“八月一帖”,另一是“京口供军之碑”。作者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对书法家的赞扬。 “八月一帖”是一幅镌刻于宝晋年间的碑文,经历了毁坏后又被重新镌刻,虽然有些粗糙,但仍保留了原来的精华。作者认为这幅作品代表了书法家的初期水平。而“京口供军之碑”则是一幅清代的碑文,字少而精,因为书法家率真的性格,没有过多雕琢,反而更加自然流畅。作者认为,“京口供军之碑”和“八月一帖”都是出自尚方储藏的作品,临摹自同一手笔,但由于时间不同,字体和跋文也有所不同。 最后,作者提到书法家芾的“麻纸十万”和他住过的地方——京口海岳,表达了对芾的敬意,并认为通过这两幅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技术细节,对于理解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创作过程有所帮助。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米元章临谢安八月帖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两幅书法作品,一是“八月一帖”,另一是“京口供军之碑”。作者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展开
这首诗词描述了两幅书法作品,一是“八月一帖”,另一是“京口供军之碑”。作者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对书法家的赞扬。 “八月一帖”是一幅镌刻于宝晋年间的碑文,经历了毁坏后又被重新镌刻,虽然有些粗糙,但仍保留了原来的精华。作者认为这幅作品代表了书法家的初期水平。而“京口供军之碑”则是一幅清代的碑文,字少而精,因为书法家率真的性格,没有过多雕琢,反而更加自然流畅。作者认为,“京口供军之碑”和“八月一帖”都是出自尚方储藏的作品,临摹自同一手笔,但由于时间不同,字体和跋文也有所不同。 最后,作者提到书法家芾的“麻纸十万”和他住过的地方——京口海岳,表达了对芾的敬意,并认为通过这两幅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技术细节,对于理解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创作过程有所帮助。折叠

作者介绍

岳珂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592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