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意汉地能流传
出自宋朝曾季貍的《秦女行》- 姜家家世居淮海,郎罢声名传海内。
自从贬死古藤州,门户凋零三十载。
可怜生长深闺里,耳濡目染知文字。
亦尝强学谢娘诗,未敢女子称博士。
年长以来逢世乱,黄头鲜卑来入汉。
妾身亦复堕兵间,往事不堪回首看。
飘然一身逐胡儿,被驱不异犬与鸡。
奔驰万里向沙漠,天长地久无还期。
北风萧萧易水寒,雪花席地经燕山。
千杯虏酒安能醉,一曲琵琶不忍弹。
吞声饮恨从谁诉,偶然信口题诗句。
眼前有路可还乡,马上无人容我去。
诗成吟罢只茫然,岂意汉地能流传。
当进情绪亦可有想,至今闻者犹悲酸。
忆昔中郎有妇子,亦陷虏中垂一纪。
暮年不料逢阿瞒,厚幣赎之归故里。
惜哉此女不得如,终竟老死留穹庐。
空余诗话传凄恻,不减胡笳十八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秦女行注释
【胡笳十八拍】古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汉末蔡邕女蔡琰(文姬)作。共十八章,一章为一拍。又为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宋郭茂倩题解:“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鸞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捲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按蔡翼《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沉辽集,世名沉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祝氏不详为何代人。”按,《乐府诗集》尚录有蔡琰原辞,《后汉书·列女传》则仅录《悲愤诗》。【吞声饮恨】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太平广记》卷三○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吞声饮恨兮语无力,徒扬哀怨兮登歌筵。”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从今后惹得俺吞声饮恨,凭弔秋坟!”【天长地久】《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天地长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不堪回首】谓不忍心回忆过去。南唐李煜《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巴金《秋》十:“‘不堪回首’,芸痴迷似的念道,接着自己又说:‘真是不堪回首了。’”漢【耳濡目染】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语本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宋朱熹《己丑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明宋濂《题汤处士墓铭后》:“此固天佑善人,理当报施者如是,抑亦家庭之间耳濡目染之所致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文於艺树牧畜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鲁迅《书信集·致母亲》:“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茅盾《子夜》十:“现在风气太坏,年青人耳濡目染--况且都那么大的儿子,也管不住他的脚。”亦作“耳濡目及”、“耳濡目击”。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韜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可怜生】1.生,词尾,无义。可爱。宋赵彦端《虞美人·刘帅生日》词:“风流桩树可怜生,长与柳枝桃叶、共青青。”清赵执信《女冠子·赠金仙》词:“可怜生,风里纤纤柳,花前恰恰鶯。”古直《送人之闽》诗:“江山如此可怜生,若箇中宵仗剑行。”2.生,词尾,无义。可悯。清黄景仁《雨中花慢·不寐》词:“梦都抛我,忒可怜生。”…展开【胡笳十八拍】古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汉末蔡邕女蔡琰(文姬)作。共十八章,一章为一拍。又为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宋郭茂倩题解:“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鸞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捲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按蔡翼《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沉辽集,世名沉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祝氏不详为何代人。”按,《乐府诗集》尚录有蔡琰原辞,《后汉书·列女传》则仅录《悲愤诗》。【吞声饮恨】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太平广记》卷三○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吞声饮恨兮语无力,徒扬哀怨兮登歌筵。”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从今后惹得俺吞声饮恨,凭弔秋坟!”【天长地久】《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天地长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不堪回首】谓不忍心回忆过去。南唐李煜《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巴金《秋》十:“‘不堪回首’,芸痴迷似的念道,接着自己又说:‘真是不堪回首了。’”漢【耳濡目染】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语本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宋朱熹《己丑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明宋濂《题汤处士墓铭后》:“此固天佑善人,理当报施者如是,抑亦家庭之间耳濡目染之所致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文於艺树牧畜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鲁迅《书信集·致母亲》:“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茅盾《子夜》十:“现在风气太坏,年青人耳濡目染--况且都那么大的儿子,也管不住他的脚。”亦作“耳濡目及”、“耳濡目击”。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韜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可怜生】1.生,词尾,无义。可爱。宋赵彦端《虞美人·刘帅生日》词:“风流桩树可怜生,长与柳枝桃叶、共青青。”清赵执信《女冠子·赠金仙》词:“可怜生,风里纤纤柳,花前恰恰鶯。”古直《送人之闽》诗:“江山如此可怜生,若箇中宵仗剑行。”2.生,词尾,无义。可悯。清黄景仁《雨中花慢·不寐》词:“梦都抛我,忒可怜生。”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3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