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无馀地可通幽
出自宋朝曾几的《寓广教寺东轩》- 谁将老境觅菟裘,聊与瞿昙共一丘。
青士无多自萧散,紫君虽小亦风流。
要须憩寂有茅宇,何以落成惟茗瓯。
稳看林间上番笋,惜无馀地可通幽。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老人寻找自己的归宿,与友人在野外共度晚年。他们都是文化素养很高的士人,但现在却已经落魄,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不过,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境遇,反而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悠闲和自在。 诗中提到了瞿昙和菟裘,这两个名词分别指的是一个僧人和一种草席。瞿昙是佛教中的一位著名祖师,菟裘则是一种底下垫有草叶的简易席子。这些细节勾勒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份。 诗人还提到了茅宇和茗瓯,前者指的是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后者则是泡茶用的瓯子。这表明诗人渴望安宁和清静,也喜欢品茶享受生活。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他观察着林间的新笋,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已经很小,无法再去更深处的幽境探险。
- 背诵
-
寓广教寺东轩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老人寻找自己的归宿,与友人在野外共度晚年。他们都是文化素养很高的士人,但现在却已经落魄,在社会上无法立…展开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老人寻找自己的归宿,与友人在野外共度晚年。他们都是文化素养很高的士人,但现在却已经落魄,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不过,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境遇,反而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悠闲和自在。 诗中提到了瞿昙和菟裘,这两个名词分别指的是一个僧人和一种草席。瞿昙是佛教中的一位著名祖师,菟裘则是一种底下垫有草叶的简易席子。这些细节勾勒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份。 诗人还提到了茅宇和茗瓯,前者指的是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后者则是泡茶用的瓯子。这表明诗人渴望安宁和清静,也喜欢品茶享受生活。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他观察着林间的新笋,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已经很小,无法再去更深处的幽境探险。折叠 -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3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