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寻水竹与同居
出自宋朝张道洽的《包山书院》- 衔命龙荒万里余,归寻水竹与同居。
早从洙泗传心学,晚辟包山教子书。
细草幽花香笔砚,清风明月满庭除。
一生宇宙皆春意,此乐颜鲁亦自如。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首句“衔命龙荒万里余”,指的是作者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求学之路,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接下来的句子,“归寻水竹与同居”,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田园、与自然为伴的愿望。 第二句提到了洙泗心学和包山教书,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学派或学者,说明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接受了不同的思想启示,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文化积淀中。 第三句描述了作者的写作情景,用“细草幽花香笔砚”形容了写作时的环境,也表现出作者对于清雅闲适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一生宇宙皆春意,此乐颜鲁亦自如”,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豁达和乐观态度,即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也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整首诗以自然、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恬淡宁静的生活理念。
- 背诵
-
包山书院注释
【清风明月】的风,明亮的月。语出《南史·谢譓传》:“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有明月。’”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诗之一:“清风明月无人管,併作南楼一味凉。”《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若遇清风明月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説古今的事矜,甚是相得。”陈毅《莫干山纪游词》:“林泉从此属人民,清风明月不用买。”亦作“清风朗月”。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瞿秋白《饿乡纪程》五:“天气很好,清风朗月,映着我不可思议的情感,触目都成异象。”2.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尹曰:‘清风朗月,輒思元度。’”宋许顗《许彦周诗话》:“《会老堂口号》曰:‘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展开【清风明月】的风,明亮的月。语出《南史·谢譓传》:“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有明月。’”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诗之一:“清风明月无人管,併作南楼一味凉。”《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若遇清风明月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説古今的事矜,甚是相得。”陈毅《莫干山纪游词》:“林泉从此属人民,清风明月不用买。”亦作“清风朗月”。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瞿秋白《饿乡纪程》五:“天气很好,清风朗月,映着我不可思议的情感,触目都成异象。”2.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尹曰:‘清风朗月,輒思元度。’”宋许顗《许彦周诗话》:“《会老堂口号》曰:‘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折叠包山书院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首句“衔命龙荒万里余”,指的是作者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求学之路,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首句“衔命龙荒万里余”,指的是作者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求学之路,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接下来的句子,“归寻水竹与同居”,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田园、与自然为伴的愿望。 第二句提到了洙泗心学和包山教书,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学派或学者,说明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接受了不同的思想启示,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文化积淀中。 第三句描述了作者的写作情景,用“细草幽花香笔砚”形容了写作时的环境,也表现出作者对于清雅闲适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一生宇宙皆春意,此乐颜鲁亦自如”,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豁达和乐观态度,即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也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整首诗以自然、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恬淡宁静的生活理念。折叠 -
张道洽
张道洽(1202~1268)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2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