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如伏龟
出自宋朝张耒的《题焦山》-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焦山的景色和气势,以及诗人对风景和历史的感慨和想象。具体地说,它表达了以下几个主要意思: 1. 焦山如伏龟:焦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形容焦山像一只伏在水中的巨龟,既有着壮观的气势,又给人一种神秘感。 2. 万古浸碧浪:焦山的历史悠久,诗人用“万古浸碧浪”来形容其历史沉淀和渊博。 3. 尾负金刹壮:焦山的山势高峻,从远处看,宛如一头巨龙,尾巴下面则有一座宏伟的金刹,更显得雄奇壮观。 4.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诗人听到城东楼上有美景可观赏,而且这里的美景似乎与焦山的美景相互竞夺,各自展现。 5.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焦山的植被茂密,形成了若干松杉,它们像毛发一样细密,从山下到山上还可以看到人物活动。 6.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诗人想要带着浮丘公(浮丘公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游玩焦山,他想自由地畅游于水中。 7.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追随仙风去拜访金阙的愿望,显得富有古典气息。
- 背诵
-
题焦山注释
【浮丘公】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浮丘公,长絶子徽音。”李善注引《列仙传》:“王子晋好吹笙,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浮丘公,歘造蓬莱巔。”…展开【浮丘公】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浮丘公,长絶子徽音。”李善注引《列仙传》:“王子晋好吹笙,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浮丘公,歘造蓬莱巔。”折叠题焦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焦山的景色和气势,以及诗人对风景和历史的感慨和想象。具体地说,它表达了以下几个主要意思: 1. 焦山如伏龟…展开这首诗描述了焦山的景色和气势,以及诗人对风景和历史的感慨和想象。具体地说,它表达了以下几个主要意思: 1. 焦山如伏龟:焦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形容焦山像一只伏在水中的巨龟,既有着壮观的气势,又给人一种神秘感。 2. 万古浸碧浪:焦山的历史悠久,诗人用“万古浸碧浪”来形容其历史沉淀和渊博。 3. 尾负金刹壮:焦山的山势高峻,从远处看,宛如一头巨龙,尾巴下面则有一座宏伟的金刹,更显得雄奇壮观。 4.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诗人听到城东楼上有美景可观赏,而且这里的美景似乎与焦山的美景相互竞夺,各自展现。 5.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焦山的植被茂密,形成了若干松杉,它们像毛发一样细密,从山下到山上还可以看到人物活动。 6.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诗人想要带着浮丘公(浮丘公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游玩焦山,他想自由地畅游于水中。 7.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追随仙风去拜访金阙的愿望,显得富有古典气息。折叠 -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崇宁初,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1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