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怪蔡中郎
出自宋朝张耒的《权势》- 权势世所重,桓温役孟嘉。
桓公自人雄,为下未足嗟。
颇怪蔡中郎,为董受疵瑕。
因之以取死,曾不念汉家。
士固感知己,尚安知其它。
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权力斗争中的一些事件和道德观念。 首先,它提到了桓温,他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曾经领导过对孟嘉的军事行动,表现出其权力重要性。然而,桓温自己也并不满足于手中的权力,认为下面的人远远不够称赞他的才干。 接着,诗中还提到了蔡中郎(蔡邕),他因被指控有瑕疵而被迫以死谢罪。然而,在面临死亡时,他没有考虑到汉家国家,而是选择了自杀。这反映出了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即个人名誉和荣耀高于国家利益。 最后,诗中提到了“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这是说如果你仔细检查一个人,总能找到他的弱点,而好好保管自己的形象就是最好的防线。这种观念在古代尤其重要,因为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名誉和声望。
- 背诵
-
权势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权力斗争中的一些事件和道德观念。 首先,它提到了桓温,他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曾经领导过对孟嘉的军事行…展开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权力斗争中的一些事件和道德观念。 首先,它提到了桓温,他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曾经领导过对孟嘉的军事行动,表现出其权力重要性。然而,桓温自己也并不满足于手中的权力,认为下面的人远远不够称赞他的才干。 接着,诗中还提到了蔡中郎(蔡邕),他因被指控有瑕疵而被迫以死谢罪。然而,在面临死亡时,他没有考虑到汉家国家,而是选择了自杀。这反映出了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即个人名誉和荣耀高于国家利益。 最后,诗中提到了“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这是说如果你仔细检查一个人,总能找到他的弱点,而好好保管自己的形象就是最好的防线。这种观念在古代尤其重要,因为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名誉和声望。折叠 -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崇宁初,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1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