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双蛾眉

出自宋朝张耒的《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
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
消磨余纸墨,幻灭去无痕。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
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拼音解读
yōu rén zhù ào
shì xiàng wén
xié qiān juàn shū
guò ròu qīn
xīn zuò shì táng
chā jià lín
shí shí zhù
qiān zǎi rén
shān chuān bīng huǒ hòu
miào jīn shí cún
xiāo zhǐ
huàn miè hén
gōng míng dàn
zhī dào zūn
shì háo
quán shēn
bāo chǒu dài gāo
bǎi tài shòu xiào pín
shuí néng shuāng é méi
guì zhēn
rén yǒu shàng
yuàn yōu dūn
nián bào jiàn
tīng xiào m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居的人,他住在淇澳之上,远离烦嚣的世界。他与外界不相闻,只有自己孤独地享受着千卷书籍的陪伴。他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室堂,把书架排得整整齐齐,就像鱼鳞一样纹理清晰。虽然时常感到孤寂,但是他相信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欣赏他的努力,即使千年万载也值得。在经历了山川沧桑和战火洗礼之后,墟庙倒塌了,金石存留下来,只有他的笔墨和文字,最终也会消散无痕,但是对于他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传承子孙的道德价值观。他并不崇尚功名利禄,而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即使老去,仍然心怀豁达,迎接新的挑战。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注释

【骨肉亲】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唐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明刘基《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诗:“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展开
【骨肉亲】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唐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明刘基《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诗:“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折叠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居的人,他住在淇澳之上,远离烦嚣的世界。他与外界不相闻,只有自己孤独地享受着千卷书籍的陪伴。他用心经营…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居的人,他住在淇澳之上,远离烦嚣的世界。他与外界不相闻,只有自己孤独地享受着千卷书籍的陪伴。他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室堂,把书架排得整整齐齐,就像鱼鳞一样纹理清晰。虽然时常感到孤寂,但是他相信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欣赏他的努力,即使千年万载也值得。在经历了山川沧桑和战火洗礼之后,墟庙倒塌了,金石存留下来,只有他的笔墨和文字,最终也会消散无痕,但是对于他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传承子孙的道德价值观。他并不崇尚功名利禄,而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即使老去,仍然心怀豁达,迎接新的挑战。折叠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崇宁初,坐…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094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