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无人吊禾黍
出自宋朝张耒的《和陈器之诗四首·过韩城》- 周京无人吊禾黍,七雄按剑分周土。
秦人匹马出函关,六王割地愁为虏。
宜阳古堞故韩都,地接强秦争战苦。
谋穷运去竟亡国,从长苏秦亦何补。
诸侯已尽秦巍巍,嬴氏已亡秦不知。
始皇自是吕家子,宗庙荐享真何为。
山河百战移陵谷,宫殿成尘埋宝玉。
秋风坏冢长荆榛,落日空城散樵牧。
今古悠悠共一丘,争强蜗角欲何求。
谁似令威仙骨健,千年重向故乡游。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的变迁,表现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最终指向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和权力争夺的虚妄。首先,诗歌通过“周京无人吊禾黍”和“七雄按剑分周土”两句来揭示周朝时期的疲弱和腐败。接下来,“秦人匹马出函关,六王割地愁为虏。”则是在讲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强调了这个时期的战争和征服。然后,“谋穷运去竟亡国,从长苏秦亦何补。”则表达了中国历史上一些王朝灭亡的原因,包括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和统治机制的失灵等。 随后,“诸侯已尽秦巍巍,嬴氏已亡秦不知。”指的是秦朝时期的统治集团,同时也提到了秦统一之后的政治权力重新分配问题。接下来,“始皇自是吕家子,宗庙荐享真何为。”则表明了在秦王朝中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永远掌权,宗庙还是王朝的灵魂和根基。最后,“山河百战移陵谷,宫殿成尘埋宝玉。”“秋风坏冢长荆榛,落日空城散樵牧。”讲述了一些遗址、墓葬、建筑等在历史中被遗弃、摧毁,成为了历史的烙印。 整首诗把握了中国历史的主线和轮廓,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尤其是权力争夺的无休止和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的反感和忧虑。
- 背诵
-
和陈器之诗四首·过韩城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的变迁,表现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最终指向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和权力争夺的虚妄。首先,诗歌通…展开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的变迁,表现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最终指向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和权力争夺的虚妄。首先,诗歌通过“周京无人吊禾黍”和“七雄按剑分周土”两句来揭示周朝时期的疲弱和腐败。接下来,“秦人匹马出函关,六王割地愁为虏。”则是在讲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强调了这个时期的战争和征服。然后,“谋穷运去竟亡国,从长苏秦亦何补。”则表达了中国历史上一些王朝灭亡的原因,包括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和统治机制的失灵等。 随后,“诸侯已尽秦巍巍,嬴氏已亡秦不知。”指的是秦朝时期的统治集团,同时也提到了秦统一之后的政治权力重新分配问题。接下来,“始皇自是吕家子,宗庙荐享真何为。”则表明了在秦王朝中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永远掌权,宗庙还是王朝的灵魂和根基。最后,“山河百战移陵谷,宫殿成尘埋宝玉。”“秋风坏冢长荆榛,落日空城散樵牧。”讲述了一些遗址、墓葬、建筑等在历史中被遗弃、摧毁,成为了历史的烙印。 整首诗把握了中国历史的主线和轮廓,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尤其是权力争夺的无休止和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的反感和忧虑。折叠 -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崇宁初,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00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