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廪饩生尘埃
出自宋朝郑刚中的《封州学东池岁度孳鱼冬晚粥之用佐养士教授高公补之至以绍兴己已之春夏偶微旱至秋掌计者告匮试出池鱼则比旧加三倍得众谓公躬自临鱼不化为苞苴故所获如是观如居士日汉武帝时海旁民入租渔海不胜计县官利而取之鱼不出捐以》- 县官渔海鱼不登,捐以予民鱼乃复。
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天心怜不足。
先生手持尺二槐,教养专为周王来。
旦旦升堂说书罢,只恐廪饩生尘埃。
池针卖钱补司计,此是从来学宫例。
今年张网牵紫鳞,鱼出钱归称数倍。
青衿摩腹谈经史,笑谓东池昔无此。
岂识先生东海头,一竿不数任公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县官捐出自己渔获的鱼来供给民众食用,彰显了他为政务和民生着想的良好品质。诗中提到:“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天心怜不足。”意味着自然界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善待并节约利用。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位教育家专注于教学工作,语出“先生手持尺二槐,教养专为周王来”。在他看来,教学任务比个人得失更为重要。最后,诗人表扬了一位勤劳踏实的渔夫,通过勤奋努力捕到了很多鱼,并因此赚了很多钱。这些人各自从事着自己的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协作,共同促进社会发展,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 背诵
-
封州学东池岁度孳鱼冬晚粥之用佐养士教授高公补之至以绍兴己已之春夏偶微旱至秋掌计者告匮试出池鱼则比旧加三倍得众谓公躬自临鱼不化为苞苴故所获如是观如居士日汉武帝时海旁民入租渔海不胜计县官利而取之鱼不出捐以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县官捐出自己渔获的鱼来供给民众食用,彰显了他为政务和民生着想的良好品质。诗中提到:“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县官捐出自己渔获的鱼来供给民众食用,彰显了他为政务和民生着想的良好品质。诗中提到:“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天心怜不足。”意味着自然界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善待并节约利用。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位教育家专注于教学工作,语出“先生手持尺二槐,教养专为周王来”。在他看来,教学任务比个人得失更为重要。最后,诗人表扬了一位勤劳踏实的渔夫,通过勤奋努力捕到了很多鱼,并因此赚了很多钱。这些人各自从事着自己的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协作,共同促进社会发展,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折叠 -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93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