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知我亦个中人
出自宋朝楼钥的《吴参议达观斋》- 君不见大鹏与{誉言换鸟}鸠,自适俱是逍遥游。
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
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
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
凫胫从短鹤胫长,蛮触亦能成战场。
誉尧非桀两置之,读书博簺俱亡羊。
世人颠倒名利途,跻攀分寸争锱铢。
河伯犹惊北海若,井蛙醯鸡何足诛。
试同万众走城市,跃马徒行分贱贵。
却登高处望尘中,但见纷纷如聚蚁。
暂高犹尔况真高,神游八表非矜豪。
宁能高举去人世,勿以役役随滔滔。
是知达人有大观,蝶梦为周聊自玩。
翛然无入不自得,处若终身仕成漫。
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相逢一笑成莫逆,似知我亦个中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对人生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倡导。作者通过比喻,揭示出许多道理。 首先,大鹏与鸟鸠的自在游荡,引发了作者对于逍遥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其次,大椿菌短暂的一生,呈现了无常和生命有限的真相。再者,诗中提到的秋豪和彭殇子,说明了天命的难测和生死的不可预知。漆园老子立论虽奇,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接下来,作者通过凫胫和鹤胫的对比,蛮触成战的比喻,告诉我们,物竞天择,聪明才智并不能决定一切。诗中还提到了名利、权势的盲目追求,以及河伯惊北海若和井蛙醯鸡的低谷境遇。这些都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和荒谬现象。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超越名利和地位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有达到了一种高度,才能体验到独具大观的感受,实现自我价值。而像吴侯一样,能够看破世情,不受困扰,就是个中人。
- 背诵
-
吴参议达观斋注释
【逍遥游】《庄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放弃一切大小、荣辱、死生、寿夭的差别观念,便能逍遥自在,无往而不适。后用以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玩。唐陆龟蒙《补沉恭子诗》:“虽非放旷怀,雅奉逍遥游。携手桂枝下,属词山之幽。”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答诗刊社问》:“地球自转一周,坐在地上不动的人,也算作了逍遥游。”【饱谙世故】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宋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諳世故无戚欣。”汉【个中人】此中人。指在某方面体验颇深,熟知内情的人。明汪錂《春芜记·定计》:“或者他晓得我也是个中人,要寻我去帮閒,也未可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兄弟你也是个中人,怎学别人説淡话。”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2.隐语。指娼妓。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二嫂萧娥,他原是个中人,我替他礼案上除了名字,弃贱从良,就嫁我做个次妻。”箇中人:1.此中人,局中人。常指深悟其理或亲历其境者。宋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诗:“我非箇中人,何以默识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箇中人,无妨一戏。’”清李渔《比目鱼·利逼》:“爹爹与母亲都曾做过生旦,也是两位箇中人,岂有解不出的道理?”一本作“个中人”。2.暗指妓女。明无名氏《勘金环》楔子:“兄弟李仲义,他媳妇儿是王腊梅,他是箇箇中人,好生的不贤慧。”典…展开【逍遥游】《庄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放弃一切大小、荣辱、死生、寿夭的差别观念,便能逍遥自在,无往而不适。后用以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玩。唐陆龟蒙《补沉恭子诗》:“虽非放旷怀,雅奉逍遥游。携手桂枝下,属词山之幽。”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答诗刊社问》:“地球自转一周,坐在地上不动的人,也算作了逍遥游。”【饱谙世故】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宋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諳世故无戚欣。”汉【个中人】此中人。指在某方面体验颇深,熟知内情的人。明汪錂《春芜记·定计》:“或者他晓得我也是个中人,要寻我去帮閒,也未可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兄弟你也是个中人,怎学别人説淡话。”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2.隐语。指娼妓。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二嫂萧娥,他原是个中人,我替他礼案上除了名字,弃贱从良,就嫁我做个次妻。”箇中人:1.此中人,局中人。常指深悟其理或亲历其境者。宋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诗:“我非箇中人,何以默识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箇中人,无妨一戏。’”清李渔《比目鱼·利逼》:“爹爹与母亲都曾做过生旦,也是两位箇中人,岂有解不出的道理?”一本作“个中人”。2.暗指妓女。明无名氏《勘金环》楔子:“兄弟李仲义,他媳妇儿是王腊梅,他是箇箇中人,好生的不贤慧。”典折叠吴参议达观斋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对人生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倡导。作者通过比喻,揭示出许多道理。 首先,大鹏与鸟鸠的自在游荡,引发了作者…展开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对人生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倡导。作者通过比喻,揭示出许多道理。 首先,大鹏与鸟鸠的自在游荡,引发了作者对于逍遥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其次,大椿菌短暂的一生,呈现了无常和生命有限的真相。再者,诗中提到的秋豪和彭殇子,说明了天命的难测和生死的不可预知。漆园老子立论虽奇,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接下来,作者通过凫胫和鹤胫的对比,蛮触成战的比喻,告诉我们,物竞天择,聪明才智并不能决定一切。诗中还提到了名利、权势的盲目追求,以及河伯惊北海若和井蛙醯鸡的低谷境遇。这些都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和荒谬现象。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超越名利和地位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有达到了一种高度,才能体验到独具大观的感受,实现自我价值。而像吴侯一样,能够看破世情,不受困扰,就是个中人。折叠 -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9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