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及大面
出自宋朝楼钥的《赵资政当山堂》- 我公仁存心,乐山心如丹。
平生经行处,不厌行路难。
青城及大面,万叠连百蛮。
扪参仰胁息,亦尝坐长叹。
功成归四明,得地数亩悭。
城隅路穷际,小桥水汪湾。
萧条渔家市,中有屋百间。
危楼俯人世,一看山四环。
堂深无他景,犹以城当山。
城荒披绿莎,青青透槹閒。
秀润长满门,坐对无跻攀。
日夕气亦佳,鸟飞相与还。
终日看不厌,徙倚十二栏。
有如拥泰华,管窥见一斑。
况兹绿阴成,连朝雨潺潺。
浓翠真欲滴,秀色几可餐。
我家但环堵,穷年困弯跧。
出门得旷望,遥望罗烟鬟。
有时碧云涌,半空耸商颜。
须臾辄变灭,欲驻良亦艰。
羡公得佳趣,容我游其藩。
悠然时见之,重门勿令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的行程和所见所闻。他是一位快乐而有仁德的人,经常旅行并享受着美景。他走过许多地方,包括青城和大面山,感叹山峦和风景的壮丽。他最终定居在一个渔家市中,这里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绿草如茵的城市景观。他的住处虽然不起眼,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景,让他不能停止欣赏。尽管他的生活可能很艰难,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感激的态度。最后,他邀请读者加入他的旅程,希望大家也能欣赏到这美丽的风景。
- 背诵
-
赵资政当山堂注释
【行路难】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长安。”【窥见一斑】。《高子遗书·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歷,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童而习之,於今老矣,尚未窥见一斑。”关德栋《<山歌>序》:“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窥见一斑。”参见“窥豹一斑”。…展开【行路难】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长安。”【窥见一斑】。《高子遗书·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歷,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童而习之,於今老矣,尚未窥见一斑。”关德栋《<山歌>序》:“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窥见一斑。”参见“窥豹一斑”。折叠赵资政当山堂诗意赏析
-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9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