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得之喜不寐
出自宋朝刘克庄的《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 凉林贼烧洛阳宫,黄屋迁播侨邺中。
兵驱椒房出複壁,帝不能救忧及躬。
台下役夫皆菜色,台上美人如花红。
九州战血丹野草,不闻鬼哭闻歌钟。
时人肆骂作汉贼,相国自许贤周公。
一朝西陵瘗弓剑,帐殿寂寞来悲风。
美人去事黄初帝,家法乃与穹庐同。
繁华销歇世代远,惟有漳水流无穷。
时时耕者钁遗瓦,苏侵土蚀疑古铜。
后来好事斩成砚,平视端歙相长雄。
参军得之喜不寐,携归光怪夜吐虹。
谓宜载宝饷洛贵阳市,顾肯割爱遗山翁。
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览方册梦寐通。
白头始获交石友,非不磨砺无新功。
复愁偷儿瞰吾屋,窃去奚异玉与弓。
书生一砚何足计,老瞒万瓦扫地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汉朝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黄屋迁播侨邺中,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在洛阳宫被起义军攻烧后,移驾到了附近的侨邺。接着,诗中提到了九州战血丹野草,说明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反而听到歌钟声,抒发出作者的苦闷之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相国自许贤周公,指的是北魏的宰相高肇,他自比于周公,但实际上他却引导了北魏朝政走向了更加腐败和专制。 最后两句写到了翁生(即作者)的生活境遇,他是一个书生,家中只有一块砚台,但他仍然勤奋用功,希望能够有所成就,但他还要忍受小偷来偷他的玉和弓的困扰。整个诗歌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背诵
-
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汉朝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黄屋迁播侨邺中,指的是南北朝…展开这首诗描述了汉朝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黄屋迁播侨邺中,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在洛阳宫被起义军攻烧后,移驾到了附近的侨邺。接着,诗中提到了九州战血丹野草,说明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反而听到歌钟声,抒发出作者的苦闷之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相国自许贤周公,指的是北魏的宰相高肇,他自比于周公,但实际上他却引导了北魏朝政走向了更加腐败和专制。 最后两句写到了翁生(即作者)的生活境遇,他是一个书生,家中只有一块砚台,但他仍然勤奋用功,希望能够有所成就,但他还要忍受小偷来偷他的玉和弓的困扰。整个诗歌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折叠 -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举,升转…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5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