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灵寿杖定何年
出自宋朝刘克庄的《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儒》- 向来岁月雪萤边,老去生涯井臼前。
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
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
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未来的担忧。作者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曾在雪萤边度过,而现在已经老去,生活的场景变成了井臼前。尽管他曾经通过举孝廉科(一种科举考试)取得了官职,并获得了灵寿杖(一种象征长寿的礼物),但他仍然感到不安,因为他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出什么有用的贡献。他曾经学习了很多书籍,但这些知识却在他的人生中没有什么作用。他认为专注于三个领域(文学、武艺和音乐)可能会带来成功,但他也对自己是否能够在这些领域中取得成功感到担忧。最后,他回忆起小时候听老师讲授的学问,深感敬畏,不敢辜负老师的期望。
- 背诵
-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儒注释
【灵寿杖】做的手杖。《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唐姚合《竹里径》诗:“纱巾灵寿杖,行乐復相知。”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灵寿杖》:“灵寿杖出西域,自黄河随流而出,不知为何木?其轻如竹,而性极坚韧。”明李东阳有《灵寿杖歌》。…展开【灵寿杖】做的手杖。《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唐姚合《竹里径》诗:“纱巾灵寿杖,行乐復相知。”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灵寿杖》:“灵寿杖出西域,自黄河随流而出,不知为何木?其轻如竹,而性极坚韧。”明李东阳有《灵寿杖歌》。折叠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儒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未来的担忧。作者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曾在雪萤边度过,而现在已经老去,生活的场景变成了井…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未来的担忧。作者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曾在雪萤边度过,而现在已经老去,生活的场景变成了井臼前。尽管他曾经通过举孝廉科(一种科举考试)取得了官职,并获得了灵寿杖(一种象征长寿的礼物),但他仍然感到不安,因为他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出什么有用的贡献。他曾经学习了很多书籍,但这些知识却在他的人生中没有什么作用。他认为专注于三个领域(文学、武艺和音乐)可能会带来成功,但他也对自己是否能够在这些领域中取得成功感到担忧。最后,他回忆起小时候听老师讲授的学问,深感敬畏,不敢辜负老师的期望。折叠 -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举,升转…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5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