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何日度函关
出自宋朝林景熙的《寄七山人》- 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间。
欹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心情和体验。 第一句:“十年疏鬓为谁斑”,意思是说时间流逝,岁月不饶人,自己的头发渐渐变得花白,但是这些岁月留下的印记是为了谁而存在呢? 第二句:“天借儒冠日月间”,儒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称赞的学者的服饰,由于作者有才学,因此“天”(指上天、上帝)借给他穿戴儒冠,以显示他的学问和修养。 第三、四句:“欹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意思是诗人依靠着枕木躺在清凉的山涧旁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接着,他打开了门,迎面而来的是满山的春色。 第五句:“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鹤往来于林间,是自然界中的仙鸟。诗人在感叹着自然美景的同时,依然时刻牵挂着家乡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听闻鹃声悲鸣,也想象到那些行走在艰险山路上的旅人之苦。 最后两句:“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意思是诗人期待着能够与远方朋友相聚,并希望传递一份问候。他还期盼着能够骑着青牛穿过函谷关,去看看更遥远的地方。
- 背诵
-
寄七山人注释
【蜀道难】1.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唐吴兢《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与《蜀国絃》颇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尚书谈录》:“李白作《蜀道难》以罪严武,后陆畅謁韦南康皋於蜀郡,感韦之遇,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2.谓入蜀道路的艰难。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趲。”清张问陶《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繫马五更寒,万里重来蜀道难。”…展开【蜀道难】1.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唐吴兢《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与《蜀国絃》颇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尚书谈录》:“李白作《蜀道难》以罪严武,后陆畅謁韦南康皋於蜀郡,感韦之遇,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2.谓入蜀道路的艰难。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趲。”清张问陶《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繫马五更寒,万里重来蜀道难。”折叠寄七山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心情和体验。 第一句:“十年疏鬓为谁斑”,意思是说时间流逝,岁月…展开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心情和体验。 第一句:“十年疏鬓为谁斑”,意思是说时间流逝,岁月不饶人,自己的头发渐渐变得花白,但是这些岁月留下的印记是为了谁而存在呢? 第二句:“天借儒冠日月间”,儒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称赞的学者的服饰,由于作者有才学,因此“天”(指上天、上帝)借给他穿戴儒冠,以显示他的学问和修养。 第三、四句:“欹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意思是诗人依靠着枕木躺在清凉的山涧旁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接着,他打开了门,迎面而来的是满山的春色。 第五句:“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鹤往来于林间,是自然界中的仙鸟。诗人在感叹着自然美景的同时,依然时刻牵挂着家乡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听闻鹃声悲鸣,也想象到那些行走在艰险山路上的旅人之苦。 最后两句:“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意思是诗人期待着能够与远方朋友相聚,并希望传递一份问候。他还期盼着能够骑着青牛穿过函谷关,去看看更遥远的地方。折叠 -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3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