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乃复和
出自汉朝鼓吹曲辞四的《伯益》- 伯益佐舜、禹,职掌山与川。
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
智理周万物,下知众鸟言。
黄雀应清化,翔集何翩翩。
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
夏桀为无道,密网施山河。
酷祝振纤网,当奈黄雀何。
殷汤崇天德,去其三面罗。
逍遥群飞来,鸣声乃复和。
硃雀作南宿,凤皇统羽群。
赤乌衔书至,天命瑞周文。
神雀今来游,为我受命君。
嘉祥致天和,膏泽降青云。
兰风发芳气,阖世同其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黄雀、硃雀和神雀在历史上的不同角色和作用。黄雀代表清化和和平,而夏桀却用密网施加对山河的控制使黄雀难以自由飞翔。硃雀成为南方星宿的一部分,而凤皇则统治着羽族。最后,神雀来到这个世界,并被赋予了特殊的任务,向人类传递天命、带来好运和和谐。整个诗歌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并将人类历史与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
- 背诵
-
伯益注释
【十六相】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佐舜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虞舜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三面罗】见“三面网”。…展开【十六相】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佐舜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虞舜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三面罗】见“三面网”。折叠伯益诗意赏析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801252.html